实验简介:
一、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推动思政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发展成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
本实验通过文本、图片、视频、3D仿真、角色扮演等形式,营造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学生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篇章,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二)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是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先进的系统将理论与实践资源有机融合,构建以全媒体为支撑的思政课交互式教学模式,克服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所面临的实践教学场地受限、实践考察规模大、交通出行难保障、费用支出大等局限性,通过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形式增强现场学习的体验感和互动性,提升实践教学活动覆盖面和育人实效。
(三)完善智慧教学新供给的必要路径。虚拟仿真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打通数据信息壁垒,推动数字资源共享,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跨地区跨学校协同创新,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智慧教学共同体。
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本实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双面“绣”未来、“针”“丝”“图”情境体验、探索“苏州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等实验环节,将抽象的、单一的理论以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以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育人功效,实现教学目标。
三、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本实验采用3D仿真、视频、动画、WebGL等技术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完整呈现了“历史与未来一脉相承、文化与科技共生融合、精神与物质比翼双飞”的新时代“姑苏繁华图”。实验教学采用了科学观察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和图像法等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虚拟化等特点,将理论知识的单向传递转换为虚拟情境中的双向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思政课的获得感和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验背景: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表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的苏州犹如“双面绣”所描绘出的一幅“历史与未来⼀脉相承、文化与科技共生融合、精神与物质比翼双飞”的“姑苏繁华图”,这是当前城市建设治理的重要“样板”,是“走在前、作表率”的江苏“答卷”,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设计原则:
本实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双面“绣”未来、“针”“丝”“图”情境体验、探索“苏州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等实验环节,将抽象的、单一的理论以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以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育人功效,实现教学目标。
实验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文本、图片、视频、3D仿真、角色扮演等形式,营造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学生在交互式的学习中,跨时空感受街道繁华的古苏州和“强富美高”的新苏州;沉浸式体验苏绣的继承与创新,亨通集团的“0到1”突破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探索“苏州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深入了解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结合上的双面“绣”未来主题时代内涵和实践成效。
能力目标:学生在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更深刻地感悟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培养大学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价值目标: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厚植家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本实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虚拟仿真项目,主要面向全体一、二年级本科生。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学生需要有参与和完成本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人文知识和道德法治修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数据分析与研判的能力;观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对比分析与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