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 | 说明 |
---|---|
光学 | Birdbath, FOV 47° |
显示 | 0.7' Micro-OLED, 1920*1080*2 |
摄像头 | 鱼眼camera*2 + RGB camera*1 1080P |
传感器 | 陀螺仪、重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 |
MIC | Mic*2 |
扬声器 | 立体声、立体声学、空间音效 |
按键 | 音量+ 、音量- |
鼻托 | 3种大小鼻托 |
接口 | USB Type-C支持快充,连接控制盒 |
重量 | 140g |
参数 | 说明 |
---|---|
处理器 | 高通骁龙XR2 超强VR处理器,7nm制程 |
屏幕分辨率 | 3664*1920 |
刷新率 | 90HZ |
屏幕材质 | 5.46"Fast-LCD |
屏幕护眼 | 莱茵TUV低蓝光认证 |
光学方案 | 菲涅尔 |
视场角 | 100度 |
交互方式 | 头手6DoF交互,自研6DoF算法,精准定位追踪 |
内存 | RAM:8GB;ROM:128GB/256G |
续航 | 6150mAh超大容量电池,支持长续航 |
无线模块 | Wi-Fi6 |
佩戴方式 | 创新性头箍式头戴方式,轻松佩戴 |
重量 | 显示主机模块重400g,总重620g |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安全生产列为“数字化赋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五个重要领域”之一,明确要求“建立基于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的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航空情景,开展航空事故隐患排除、应急处置相关的教育与培训。节约了成本也让学生经历了实训过程。恒点以人工智能、虚拟仿真为抓手,助力民航加快数字化产业升级,推动社会发展。
“新双高”目的在于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而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也有种种限制。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
第二轮“双高计划”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6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6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每个高水平专业群经费投入为1000万/年。《第二轮“双高计划”标准框架》包括思政工作的引领度、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条件基础的支撑度、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政策机制的保障度、成果成效的贡献度等。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入大家的视野之中。虚拟仿真技术为无人机专业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操作机会。学生能够反复演练无人机的组装拆解、飞行控制、无人机群体协同与自主避障等核心技能。恒点虚拟仿真的VR实训手段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提供了新教学方式。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恒点推出了一项革命性的项目——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动车铝合金焊材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痛点,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经济的学习平台。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材料工程作为制造业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才培养正遭遇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恒点智能教育推出了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提供了一个沉浸式学习体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实验室中。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教育改革,材料工程领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取得这样的成就,与研发团队在技术层面上狠下功夫不无关系。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加快虚拟仿真技术与具体行业应用的融合。虚拟仿真应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教学,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从人才培养层面,推动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力量。
为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在校生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和模式。12月31日上午,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30余名在校生赴恒点参观交流开展校企实践活动。
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提到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培养的高追求,需要各界共同实践、积极探索。恒点通过多方合作,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校方提供定制化、一站式的系统解决方案,落地了一批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无论是XR数字工作站和MR智能互动沙盘都展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
今年以来,我国各地都掀起了低空经济的热潮。由于低空经济涉及范围广、产业链长,又是新兴领域,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缺口问题日益显现,教育行业亟待发力和破题。无人机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恒点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学校无人机专业实训“三高三难”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成为培养低空经济人才的新路径。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年来,建成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应用为王”。践行人民属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立足点;把握战略属性,把赋能教育变革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突破点。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水平提升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探索教育转型、助力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恒点扎根垂直领域,拓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为城建艺术人才培养赋能。
通过这种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这些知识,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真实的核事故应急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技术驱动的教育模式,将为核事故应急监测领域培养出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核安全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虚仿项目开发工具编辑器VRC-Editor,具有零编程、配置化、模块化的特点。恒点以该工具为核心打造虚拟仿真研创中心,让没有计算机编程基础的教师也能够自己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借助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已经成为学校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
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核事故现场,让学生在集成环境中学习多学科知识,增强跨学科整合能力。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核应急监测教育的发展,提高核应急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对整个核安全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技术将在核应急监测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核安全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以现实需求为着力点,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恒点积极探索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共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方式,持续优化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恒点创新的提出了恒点MOOL(慕课)。恒点MOOL包含了课件创作、课程建设、分享交流三个部分。将智能化产品与虚拟仿真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AI-MOOL,用以更加高效、便捷地生产课程内容。我们应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恒点正在努力推动各行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恒点智能教育的烫发剂配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是一次教育与科技的完美邂逅。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未来的日化品化工教育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人才,助力我国染烫行业未来会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顺利转型、健康发展,为消费者带来长远的健康保障。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日化品化工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我们见证了教育模式的革新。在此背景下,恒点智能教育致力于将最新的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互动的学习平台,激发更多的潜能,助力他们在日化品化工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开创一个更加安全、高效和创新的化工教育未来,驱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日化品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围绕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推进相关技术体系化发展,通过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建构完善的虚拟仿真创新生态,形成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新格局。
作为一家南京本土企业,恒点立足江苏、服务全国,通过校企合作,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职业学校共同探索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变革发展的新路径,尝试建立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协同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江苏产业转型升级,为制造强国、强省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恒点与苏州城市学院共同开发《清代苏绣服饰修复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倡导开放式、互动式学习理念,用一种易学易做、学做一体、吸引力强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了灵活的教学环境,既学习了课程,又提升了综合设计能力。将虚拟教学融入到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建立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系统集成”的思想。学生通过实验训练,熟练掌握清代苏绣服饰设计的原则、方法、流程。
在全球化与时尚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对纺织服装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要求呈现典型的“技术型”“数字化”“创新型”等特征。然而,其教育却面临诸多挑战。虚拟仿真技术在纺织服装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高效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教学将在纺织服装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纺织服装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恒点与各大高校、职校开展深度合作,依托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搭建学习平台,这是对传统教学由教师主导的一种颠覆。不仅创新的提出了MOOL(慕课)概念,即上线开放、共享的教学平台,还开发出独特的“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这大大降低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生产门槛。未来,恒点将继续建设数智化的虚拟仿真教育平台、融合化的教育产品、立体化的渠道体系,形成新的教育服务生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加快人工智能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推动课程教材、培养方式、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等改革创新,打造一流“人工智能+”专业体系,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新经济时代,纺织生产从标准化走向柔性化、从单一走向综合,这对纺织服装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虚拟仿真技术为纺织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操作机会,还能模拟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生产情况,学生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找到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纺织专业虚拟仿真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锻造纺织行业新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