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如电影、电视、展览展示、广告、包装等,数字媒体艺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横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两栖人才逐渐受到行业和社会的重视。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职业院校培养数字创意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专业,紧密对接影视、动画、游戏、交互设计等新兴产业。

然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长期面临着教学资源与软硬件设备更新滞后、“重理论、轻实践”的授课模式、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新技术融入滞后和跨学科融合不足等困扰。

虚拟仿真赋能

数字媒体专业新双高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传统教学育人方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迫切需求。国家也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基地。实训基地需还原真实生产环境、模拟真实工作流程。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学习面临诸多困扰

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聚焦 “技术+艺术+产业”三维融合,其核心价值包括:解决教学痛点、对接产业前沿和促进产教融合。

基于此,恒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由数字交互授课区、虚拟现实创意资源开发区、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开发区和虚拟作品多终端展示体验区四部分组成。通过3D-LED交互显示大屏、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激光扫描三维场景生产体验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双高计划”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

虚拟仿真技术

新双高建设的关键支撑

支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在传统的数媒创作中,学生常因不熟悉编程/硬件调试而导致创意妥协。恒点“AIGC数字交互资产零代码创作系统”简化了传统设计流程,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帮助突破创意瓶颈,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内各专业提供共享、先进、高效的虚拟实训资源。

例如环艺专业讲解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时,通过零编程操作,快速搭建虚拟室内场景,直观展示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数媒专业方面,该系统助力教师制作与视频类课程配套的虚拟资源,快速构建数字场景、角色模型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

文创及作品展呈管理平台

支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

“混合现实(MR)大空间应用体验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为学生带来沉浸式学习体验,覆盖教育、文旅、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提升实训效率和安全性,拓展实训广度和深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的核心技术手段。

例如在景观设计课程实践中,学生使用激光设备扫描校园景观区域,构建虚拟空间模型,然后可以多人协同的进行景观设计方案的虚拟搭建,进行协同操作互动;环艺专业学生可通过系统体验文旅场景,并基于此进行文创作品创作与展示;

支撑“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文创及作品展呈平台(3DPPT和作品分享展示平台)”突破了传统PPT的平面限制,允许用户通过三维场景、动态交互、虚拟仿真等方式创建更具沉浸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演示内容,尤其适合教育、培训、产品展示等需要高度可视化呈现的场景。

在数字媒体专业中,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制作互动式3D课件,如文创产品展示、艺术类产品的三维拆解与动态演示,从而增强产品的视觉生动性。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设计的景观方案可通过平台实现虚拟游览,便于直观评估和优化设计效果。

红外动捕系统+数字人的模式让环艺设计活起来

支撑“提升信息化水平”任务

在恒点支持建设的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还包含“XR拍摄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系统”等教育信息化在实践教学领域最前沿、最典型的应用。

通过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打造出逼真的虚拟学习环境,让数媒和环艺专业的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学习,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环境中探索更具创新性的创作方式,同时提升教学效率和实践能力,全面支撑“新双高计划”中提出的“提升信息化水平”的任务要求。

支撑“校企合作”深化

恒点作为一家专注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咨询、营销、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涉及医疗影像、应急安全、国防军工、智能制造、文化艺术、服装设计、土木建筑、水利水电、思政等各类教育实训应用,提供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为与学校共同开发资源、制定标准、培养人才,支撑“校企合作”深化。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虚拟仿真实实训基地

结语

恒点“数字媒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技术产品赋能、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数字媒体、影视动漫、园林设计、文化旅途、环境艺术等专业课程,推动传统专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产教融合深化。


相关推荐

  • 科技赋能,虚拟仿真重塑智慧港口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科技赋能,虚拟仿真重塑智慧港口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成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协同的智慧港口。然而,智慧港口人才培养仍面临多维度的困扰,如人才培养体系割裂、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不足等。虚拟仿真技术为智慧港口专业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恒点“智慧港航‘AI+虚仿’虚实融合创新实训基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高度还原真实的港口与航运管理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空间体验,促进产教融合。

  • 把矿山“搬”进课堂,矿山安全与环境治理虚拟仿真教学之路

    把矿山“搬”进课堂,矿山安全与环境治理虚拟仿真教学之路

    矿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关乎矿业生产的高质量生产。现实中,矿业人才的培养面临场景再现难、教学成本高、实践经验少等困扰。基于此,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与环境治理专业的教学,打通教学、实训、考核全链条。恒点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内置多种典型灾变模型,按照标准安全规程参数化建模,以低成本为实验教学提供便利;用虚拟的场景让“危险”随时“发生”,却不至于造成任何损失,让“试错式”试验成为可能。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国土资源监测教育,破解生态与安全人才培养困局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国土资源监测教育,破解生态与安全人才培养困局

    资源环境类专业的传统实训面临实地操作成本高、高危场景难复现、跨学科训练割裂等系统性困局。恒点运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国土监测教育开辟新路径,其以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真实操作环境,构建“资源调查—风险分析—生态修复决策”等流程链条,给学生带来沉浸式实训体验,用虚拟仿真显示设备精准还原传统教学无法企及的高危、高难度场景,通过“虚实融合”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提升。

  • 虚拟仿真赋能地域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

    虚拟仿真赋能地域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

    随着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为非遗文化的教育推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性。恒点虚拟仿真能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学习兴趣。在虚拟仿真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工匠角色,亲自参与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突破了传统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瓶颈。

  • AI+虚拟仿真,助推虚拟仿真智能化发展

    AI+虚拟仿真,助推虚拟仿真智能化发展

    AI技术与虚拟仿真的融合,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力地推动了虚拟仿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恒点AI技术强势赋能虚拟仿真项目,打造实践目标图谱、能力图谱和学习图谱。其中,实践目标图谱为学习指明方向,学习图谱助力学生高效达成目标,能力图谱则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进一步指导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的优化,构建智能化虚拟仿真学习新生态。

  • 虚拟仿真助力医学影像教育迈向新高度,让人才培养没有差距

    虚拟仿真助力医学影像教育迈向新高度,让人才培养没有差距

    从X光、CT到 MRI、超声等,精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影像设备资源有限且昂贵,学生实操机会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恒点通过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凭借丰富的资源、个性化学习模式与沉浸式实践体验,为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活力。

  • 虚拟仿真赋能灾害防护教育,以数字之盾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虚拟仿真赋能灾害防护教育,以数字之盾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防灾工程人才缺口持续扩大,传统灾害防护教育深陷“三高三难”困局。高危场景难构建、复杂过程难呈现、跨学科教学难开展。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灾害防护工程教育,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1:1还原灾害场景,化高危、高难度场景为零风险实践教学场景。虚拟仿真教学以真实的数据为基础,能够模拟灾害演化过程,以及防灾工程的应对。

  • 数字技术筑牢安全工程教育防线,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赋能自然灾害防护人才培养

    数字技术筑牢安全工程教育防线,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赋能自然灾害防护人才培养

    传统自然灾害防护教育主要依赖于理论教学,方式与内容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体实验则存在诸多限制,如成本高、风险大、难以模拟真实场景等。恒点推出自然灾害防护相关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高度逼真的自然灾害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灾害现场,为自然灾害防护教育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恒点新闻

  • AI+虚拟仿真,助推虚拟仿真智能化发展

      204

    AI技术与虚拟仿真的融合,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力地推动了虚拟仿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恒点AI技术强势赋能虚拟仿真项目,打造实践目标图谱、能力图谱和学习图谱。其中,实践目标图谱为学习指明方向,学习图谱助力学生高效达成目标,能力图谱则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进一步指导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的优化,构建智能化虚拟仿真学习新生态。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294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305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