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重塑数字媒体艺术实训新体验
数字媒体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信息传播、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字媒体。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如电影、电视、展览展示、广告、包装等,数字媒体艺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语言和数字媒介的一门新型艺术形式,是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的实践型应用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和艺术设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具备数字媒体应用开发和创意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影、动画、游戏、广告、网站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和制作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实践教学痛点
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意设计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痛点:
1、教学资源与软硬件设备更新滞后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如高性能计算机、专业绘图板、摄影摄像设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设备等。然而,部分院校的实训设备陈旧,配置较低,无法满足软硬件运行和复杂项目制作的需求,导致实训内容与行业趋势脱节。
2、“重理论、轻实践” 的传统模式
部分院校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训课时占比不足,实训环节常以 “碎片化任务”为主(如单一海报设计、简单动画片段),缺乏综合性项目训练,难以培养跨环节协作能力和系统思维。
3、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多数数字媒体艺术校企融合仍停留在“参观实习”或“短期讲座”层面,学生难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如品牌视觉设计、影视特效外包任务),无法体验从需求对接、方案修改到交付验收的完整工作流程,导致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两张皮”。
4、新技术融入滞后
跨学科融合不足
数字媒体艺术涉及艺术设计、计算机技术、市场营销等多领域知识,但实训中常局限于单一技能训练,缺乏跨学科项目的综合实践,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同时,对 AI 绘画、VR/AR 设计、虚拟制片等前沿技术的实训课程开发缓慢,师资和设备难以支撑相关教学,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技术+艺术”融合的岗位需求。
传统实训亟需破局
虚拟仿真势在必行
随着VR/AR/MR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数字媒体艺术的内容创作将更多转向虚拟空间。
为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紧密对接数字媒体行业新业态、新技术,推动专业教学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建设符合平面艺术设计、数字交互设计、虚拟现实内容制作等岗位能力要求的虚拟仿真实训室,成为培养数字内容生产与智能媒体运维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任务。
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也顺应了国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新要求。《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中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比不低于50%,虚拟仿真实训室能够满足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专业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密度、高频次的实践教学,确保学生技能训练时长与质量双达标。
此外,教育部“双高计划”强调,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需“还原真实生产环境、模拟真实工作流程”,要求突破传统实训室设备单一、场景割裂的局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元宇宙空间设计、智慧建筑可视化等高度仿真的产业场景,能够实现“教室即工坊、作品即产品”的产教融合目标。
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
打造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由恒点支持建设的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3D-LED交互显示大屏、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激光扫描三维场景生产体验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由数字交互授课区、虚拟现实创意资源开发区、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开发区和虚拟作品多终端展示体验区四部分组成。
数字交互授课区
为数字媒体艺术与环境设计专业带来全新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3D-LED交互显示大屏进行互动讲解,学生实时协同操作,实现沉浸式课堂体验。该区域支持直播、录播及多人实训,突破传统单向授课,让建筑漫游、景观规划等复杂设计课程更直观高效,推动教学向沉浸化、交互化升级。
虚拟现实创意资源开发区
虚拟现实创意资源开发区配备恒点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支持 3D扫描仪进行物体三维扫描采集、模型优化;支持3D打印实体展示或导入数字内容创作系统二次开发,进行数字生产;同时还能够完成数字内容的交互功能实现。
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开发区
集成红外动捕、XR虚拟拍摄、高精度三维重建系统,支持数媒与环艺专业的场景/人物/环境资源开发,助力培养数字创意产业技术人才。核心功能包括红外动捕系统驱动数字人实时交互;XR系统实现虚实结合的场景拍摄;高精度人体/物体三维扫描建模。
虚拟作品多终端展示体验区
本区域支持VR头显、MR眼镜、3D-LED交互显示大屏、移动端等多平台实时呈现数字内容,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适用于作品展示、学生创意方案评审与实物作品展示。
结语
恒点支持建设的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不仅是技术工具库,更是激发创意的实验场。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打破传统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训壁垒,让学生以低成本试错、快速迭代作品,最终对接影视、游戏、元宇宙等产业需求。培养"技术+艺术+创新"复合型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产教协同与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相关推荐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案例分享|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推出的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整再现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全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反复实验、探索、思考,发现并获得知识,达到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目标。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
乘风破浪,逐光前行 | 恒点举办第一季度优秀员工表彰大会
恒点将以此次优秀员工表彰大会为新的起点,在公司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朝着下一步发展目标奋勇前进,在虚拟仿真领域持续深耕,为推动行业发展、实现教育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的力量。在团队建设方面,恒点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开展内部培训、学术交流、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打造一支更加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和战斗力的团队。
-
盛夏同欢,共悦生辰 | 恒点举办4、5、6月员工集体生日会
恒点举办4、5、6月员工集体生日会,生日会不仅让小伙伴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未来,恒点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深化与各级各类学校的合作,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专业特点,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助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
以数字之光点亮视觉未来,虚拟仿真重塑眼健康人才教育模式
传统眼健康教育受制于设备昂贵、操作风险高、临床资源稀缺等瓶颈,难以胜任培养高素质眼健康人才。恒点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3D画面,1:1复刻眼健康实操环境,做到高危操作的“零风险”还原,学生可无限次练习各类高危操作。恒点虚拟仿真为院校构建智能化教学体系,助力眼健康人才培养从“理论依赖”迈向“能力驱动”。
-
眼科专业虚拟仿真实训:打开医学教育新视界
传统眼科专业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眼科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限制。恒点推出“眼科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验光配镜操作。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