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在当今的工业场景中,有一群特殊的“守护者”,它们不畏高空,不惧危险,以钢铁之躯穿梭于石化巨塔、船舶外板、核电反应堆之间,执行着人类难以胜任的维护任务,这就是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
智能化浪潮下,工业机器人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也日益凸显。好在技术的进步也为技术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虚拟仿真技术加持的实训教学。
背景与痛点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
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复杂、占地面积大、物理实验或实训成本高昂、整机实验周期极长,且高空喷涂作业等复杂工艺本身具有重污染、高危险、易危害人身安全等不利因素存在,导致学生很难在实验室中完成相应的综合性实体实验,而实验教学的受限导致实践技能培养的缺失,进而成为这一领域发展的瓶颈。
解决方案
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东南大学共同打造《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设计原则与亮点
该实验设计体现了“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以虚拟仿真高度模拟真实的操作环境,用于实体实验的辅助。
本实验课程与国家和社会对于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建设相对应,通过本实验课程,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机器人技术在国家智能制造行业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触发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深刻体会到大国重器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
在沉浸式互动式的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增强创新创造精神。
在专业知识方面,经过虚拟仿真实验培训的学生,对于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中单元建模、喷涂轨迹规划、后置处理等操作及知识点能够更为熟练地掌握,并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增强创新创造精神。
针对现实中实训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恒点还提供配套的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教师可在不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下,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专业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生产教学资源,达成“授人以渔”与实现“因材施教”;并且可以结合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新技术、新理论,将新知识点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实现教学资源生产的与时俱进。
结语
基于虚拟仿真的离线编程技术本身符合当前工业机器人以高智能性、高自主性为特点的最新发展趋势。恒点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凭借其沉浸式学习体验、安全高效的实践平台、灵活可扩展的教学内容以及跨学科融合特性,为工业机器人教育带来革新。
相关推荐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室内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开启设计教育新视界
室内设计行业作为提升空间品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与此同时,传统室内设计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恒点推出的室内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多种典型室内空间场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的问题。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案例分享|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推出的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整再现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全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反复实验、探索、思考,发现并获得知识,达到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目标。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生态文明人才培养,恒点推动水土保持学科数字化转型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土流失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导致相应复合型人才大量欠缺。然而,传统水土保持教育长期面临场景教学缺失、资源与时空限制、无法实时观测动态演变等瓶颈。基于此,恒点用虚拟仿真技术,高精度1:1还原红壤区坡面径流、黄土沟壑治理等多种场景,学员可在虚拟环境中部署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低风险的全场景覆盖教学。
-
让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智能化,虚拟仿真助力守住绿水青山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土保持作为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传统水土保持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多种典型水土流失场景,学生能够在安全、高效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直观感受水土流失现象及其治理措施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灵活的教学资源。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