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负责人:张程宾 专业:新能源专业 查看项目
东南大学 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深入学习双碳战略、未来能源结构和储能及其关键技术,通过互动式操作进行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热力参数观测和性能研究,还可以根据特定场景需求完成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通过该实验可以深化学生对未来能源体系的认识,培养热力系统设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投身国家碳中和建设的使命感。

东南大学 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东南大学

实验简介: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塑能源结构的同时也深化了储能和多能流结构在能源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此实现新能源消纳、电网调峰调频和综合能源服务。其中,结合数据中心、速冻冷库等高热流密度空间使用的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是针对液态空气储能的一种更为实用高效的释能方式。东南大学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以培养具备能源战略格局和生态文明素养的精神建立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深入学习双碳战略、未来能源结构和储能及其关键技术,通过互动式操作进行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热力参数观测和性能研究,还可以根据特定场景需求完成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通过该实验可以深化学生对未来能源体系的认识,培养热力系统设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投身国家碳中和建设的使命感。

实验背景:

1、实现双碳目标,要从电力生产侧和能源消费侧推进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构建新型零碳电力系统

20209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电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开发消纳规模迅速加大,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能力的需求加快提升。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储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明确提出需要大力发展各类储能以弥补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自身将成为零碳电力系统,从电力生产侧和能源消费侧两端发力推进能源转型,是支撑全社会高度电气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平台。

2、促进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加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20227月,教育部提出,要加快双碳领域人才培养,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打造高水平科研科技攻关平台、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促进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升级。近年来教育部新批准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10余个本科专业,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加快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为逐步构建全面、持续、有效的双碳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为促进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提供智力支撑。

3、新能源专业宽口径课程体系实验无法开展,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理解,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急需虚拟仿真教学

新能源专业作为交叉型学科,涉及的专业课种类复杂,传统教学方式不足以为新能源专业创新型高水平领军人才大量培养提供足够教学支撑,教学中更需要加强理论实际紧密结合。但是新能源专业宽口径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平台系统复杂、建设困难大,实验环节危险性高,难以实现多专业、多层次、多课程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环节无法开展。教育部鼓励采用新技术手段,扩大双碳相关课程学习覆盖面,在《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项目、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本课程以液空储能为切入点,结合储能、发电、制冷环节,建设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仿真实验平台,为促进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和有效培养新能源行业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提供强有力手段。

设计原则:

绿色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双碳目标的实现是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首要保障,为形象生动地传授储能技术应用于制冷-发电功用的新知识,本项目团队遵循立德树人-创设情景-容错探究的设计原则,自主开发了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仿真实验。

1)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学改革

用生动的实践教育演绎素质教育的本真,让教育充满温度与力量。尊重学生学习规律,通过设置实验背景认知、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模块三段式,梯度推进学生交互性操作,通过引导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以及自主设计实验引发学生对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认知。结合课程思政,注重挖掘我国能源建设领域的发展史及其成就,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能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施加积极影响,并结合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及时反映能源学科的国际前沿及热点问题,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保持课程特色和内容新颖性。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培根铸魂,掌握过硬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激励学生投身于我国能源领域建设。

2)创设多样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中要手段,用设问和情景答疑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基础专业课《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中重难点的理解,让学生在情景教学体验中受到教育。通过虚拟实景教学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通过设置基性能研究环节和集成系统设计环节,并确保各环节之间具有交互连续性,保证学科连贯性。通过衔接专业课中的基本概念引导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带着疑问去接触新事物、新问题,进而产生创新的愿望和学习的动力,于是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究新知。

3)重视容错探究,优化实践操作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对错误进行重新审视,突破学生既有的认知,将错就错的对问题条件展开修正和训练,使错误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优质教学资源。依托虚拟计算服务平台,学生可根据提示和评估结果进行多次尝试,让学生充分表达思维的机会,将学生大脑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提升求知欲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设计、仿真验证、反复优化的工程设计思维。

实验目标:

本实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虚拟仿真所营造的情景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背景认知、基础模块仿真、应用系统集成的学习实践过程,完成背景认知、性能研究、系统设计三个层次的训练,实现以下具体教学目标:

1)在实验背景认知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双碳战略的指导意义、了解国家能源体系和能源结构演变,加强储能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地位认知,使学生掌握液空储能工作原理、组成模块、特点及适用场景,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体验国家双碳建设的紧迫性。

2)在基础性能研究环节:培养学生掌握液态空气物性,引导学生探究储能模块、制冷模块和动力模块的热力过程,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储能模块、制冷模块和动力模块热力过程的状态参数变化,明确储能能力、制冷量和发电量与控制量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使学生能根据各模块的不同需求合理调整控制参数。

3)在集成系统设计环节:通过集成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任务,引导学生基于储能、制冷及动力模块,添加辅助部件组成虚拟系统设计,并通过系统调试实现液态空气泵和冷媒泵之间的匹配,最大程度上利用系统的制冷潜力。使学生建立从模块组件系统集成的整体思维,锻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本仿真实验属于面向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其涉及的专业知识涵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汽轮机原理》和《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全校其它专业的学生也可根据专业需求和个人能力选择对本课程进行选修。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具备如(1)所述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汽轮机原理》、《流体力学》,及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此外,分析问题及自主探索的习惯有助于实验人员在认知环节、性能研究、系统设计三个层次的实验中总结分析实验系统背后的机理,提高融贯各课程的知识体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注意事项

本仿真实验平台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确保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实验注意事项。

仿真实验开始前:

①本仿真实验平台设计有配套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实验进行前需进行仔细阅读,熟知本仿真实验对专业、年纪及能力的要求,选择符合自身的仿真实验环节;

②请确保具备符合本仿真实验平台运行条件的软硬件实验环境,保障实验过程流畅性;

③请通过观看视频简介、教师指导等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及各环节的目标知识点和难点,确保具备顺利开展仿真实验的理论基础;

仿真实验进行中:

①请充分利用实验背景认知环节,通过视频、动画等插件开展拓展学习,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②请根据仿真实验平台步骤引导开展实验,准确无遗漏地完成各环节任务要求,同时可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寻求在线答疑解惑;

③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性能研究和系统设计环节具有过程指向的评分标准,在经过提示后能够修改获得正确结果同样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

仿真实验结束后:

①完成实验后,请务必点击完成并提交以生成实验报告,并在关闭实验界面前,点击界面右下角的实验报告链接进入课程平台查看。

结合实验报告认真回顾实验过程,针对不足查找原因,并积极开展互动交流,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储能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能源与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