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虚拟仿真实验

负责人:邱少云 专业:思想政治 查看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虚拟仿真实验

本课程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利用淮海地区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以“淮海战役”事件为核心,以“人民的胜利”为主题,以体验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沉浸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教法理论基础,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

江苏师范大学 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虚拟仿真实验

江苏师范大学

实验简介:

本课程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利用淮海地区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以淮海战役事件为核心,以人民的胜利为主题,以体验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沉浸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教法理论基础,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设计以学生认知为起点,贯穿学生知识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通过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模拟淮海战役是人民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历史场景中了解实验的相关背景,建立、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与虚拟人物(如支前民工小队长、国民党俘虏军官、共产党后勤干部、解放军战士等)对话、互动的交互过程,建立情感价值认同,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实现学生对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的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等知识建构过程,强化学生的价值体系;通过虚拟老师点石成金及在线体会反思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锻造学生的信仰体系。

实验背景:

1.顺应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趋势。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思政课堂含量。近几年,将严肃游戏、仿真素养训练,线上慕课教学、VR技术、APP等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日常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趋势之一。

2.严格落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规定,思政课要严格落实学分,要从本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规定教学时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但受实践场所、实践经费、学生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很难实现对全体学生的全面覆盖。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更是无法开展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突破了现实社会实践的局限性,能够较好地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题。

3.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针对性。   

“10大学生已经走进大学校园,他们是在新媒体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具备互联网一代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学习、认知、情感体验和生活空间已经从现实社会转移到了网络,对历史和现实的感知力降低。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考虑教育教学对象的新特点,将传统教学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场景体验等形式,让学生置身历史情境中,理解革命战争的不易、体会人民的胜利内涵,在学习、理解、共情中深化对红色政权的认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针对性。

设计原则:

本项目团队紧紧围绕人民的胜利主题,以淮海战役事件为依据,以思政课八个相统一为根本遵循,坚持学生主体-情境认知-问题引导-沉浸体验-容错优化-层层递进-知行合一的设计原则,自主开发了人民的胜利——淮海战役虚拟仿真实验

1)坚持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实验教学环节。实验基于三维虚拟仿真技术,虚拟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并提供内容详实的历史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体验式的自主学习,身临其境地通过沉浸式交互操作,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

2)设置知识-价值-信仰三大体系层层递进的实验环节。

实验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大纲和关键知识点,建立了多层次、多模块的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逐步完成知识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三个层面的实验,循序渐进地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沉浸情境体验、锻造坚定信仰的实践学习过程,深刻感悟人民为什么选择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赢得人民支持的朴素真理,使人民群众观入脑入心并践行人民群众观,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3)设置两难问题情境,实现价值判断容错探究、修正优化。

在沉浸历史情境体验环节,设置两难问题情境,允许学生进行价值两难选择,价值选择的实验结果错误或不理想时,学生可根据提示和评估结果进行多次尝试,实现价值选择结果的修正和优化,保持与历史真实选择一致,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民伟大、人民担当,培养学生树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的历史责任感。

4)坚持思政课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借助现代科技的过程性考核,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沉浸情境体验、锻造坚定信仰的实践学习过程贯穿实验始终,综合考察学生关于人民的胜利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情感价值取向,最后引导学生反对历史虚伪主义、坚定人民立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依靠人民走向未来。

实验目标:

本实验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思政课八个相统一为根本遵循,通过虚拟仿真所营造的情景体验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沉浸情境体验、锻造坚定信仰的学习实践过程,完成知识体系、价值体系、信仰体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个环节实验,实现以下具体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在线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认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最危难时期的主要作用、中国革命是如何在艰辛探索中取得胜利的,建立、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进行淮海战役革命的过程,认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继承、发扬淮海战役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虚拟仿真技术把单项传递变成了双向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了学生概括、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历史观,强化学生的价值体系。

3.价值观目标: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场景再现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淮海地区开展革命的艰辛探索,创造出一种浓厚的爱国氛围,将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植入到每个学生心中,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力量,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锻造学生的信仰体系。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本实验课程属于高校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内容。鉴于本课程的公共必修性质,本实验课程的专业要求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年级要求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积累,知晓淮海战役历史脉络与人物事迹,为开展实验奠定知识基础;学生要知晓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知识积累,具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注意事项

本实验为体验型课程实验,具有较强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确保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观看教学引导视频和操作视频,在教师指导下明确实验目的及各环节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奠定实验理论基础;

2.请选择符合实验教学相关网络条件要求的软硬件实验环境开展实验,以保证实验操作的流畅性。

3.实验过程中,请仔细阅读各环节任务要求,并根据步骤引导开展实验。当实验结果不理想时,请根据系统提示认真体验、思考;同时,还可通过微信群、论坛、服务热线等方式寻求在线指导。

4.请充分利用知识角,通过知识点课件库开展拓展阅读,扩充自己的相关知识。

5.完成实验后,请务必点击完成并提交以生成实验报告,并在关闭实验界面前,点击界面右下角的实验报告链接进入课程平台查看,并结合实验报告认真回顾实验过程,针对不足查找原因,并积极开展互动交流,以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坚定价值判断。

思想政治虚拟仿真实验

中国近代史虚拟仿真实验

马克思主义虚拟仿真实验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