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会——看高校非遗教育如何“破局”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会——看高校非遗教育如何“破局”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日益临近。今年的主题是“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2011年非遗法颁布以来,特别是2021年10月印发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提出“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各地高校非遗教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图片展示、现场展演、观摩传承基地、专家授课、非遗技能大赛、非遗研学、非遗社团……可谓形式多样、琳琅满目。

各地高校“非遗”活动形式多样

然而文化部在《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中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缺口大,一些老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非遗文化传承,面临年轻人不能干、不愿干的尴尬局面。加之目前非遗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对非遗认识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会,各地高校非遗教育在红红火火的热闹场面之下,似乎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局。

那么,面对困难重重的非遗教育,高校应如何破局呢?

指尖方寸传承千年技艺

苏州城市学院—缂丝织造艺术

苏州缂丝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缂丝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编织技艺,有别于其它手工艺,只能依靠纯手工生产,因此工艺繁复、耗时费工,被认为是中国丝绸工艺的最高技艺。

苏州城市学院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数值模拟等信息化技术,搭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将线下织造技术搬到线上,开发非遗缂丝艺术虚拟仿真课程。

非遗缂丝艺术虚拟仿真实验

学生只需根据电脑屏幕上的按键指引,就能一步步完成缂丝创作元素提取、画稿设计、工艺分析,不出校门就能沉浸式学习缂丝织造工艺,还可以按照自己设置的参数定制“专属”织造机,有效解决了缂丝技艺学习烦琐枯燥、耗时长、操作不可逆,以及因缂丝机器稀缺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苏州城市学院非遗缂丝艺术虚拟仿真课程,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熟悉缂丝工艺和具备创新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该项目作为非遗传承新范式向全球推介。

数字建模锻丹青

东南大学—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

芜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以锤为笔、以铁为墨,锻铁为画、气韵天成,是我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并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依托学校搭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设《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创新性地将“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和“虚拟仿真”三者相融合。

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复原富春山居图受时空限制,铁画制作周期长、安全性差、组织难,东南大学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现实中富春山居图的复原图绘制、铁画的制作流程、制作工艺的设备工具和材料进行数字建模,将抽象、复杂的铁画工艺制作过程进行量化、简化。

学生通过学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只需要简单的电脑操作,就能完成从铁画工艺系统学习到简单部件小船的样例制作、富春山居复原图铁画虚拟制作这一整套学习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对铁画制作工艺的宏观认知和实际操作。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许多非遗项目就是以技艺的形式存在的,离开了掌握项目技艺的人,一切的非遗保护都失去了长远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依托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数字非遗元宇宙展厅等,赋能刺绣、紫砂陶制作、铁画、版画等多种传统手工艺的非遗传承课程,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实操能力,为非遗传承提供新途径,推动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深度融合,非遗传承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高校非遗虚拟仿真实训室

南京恒点是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公司持续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以上就是恒点整理分享的关于虚拟仿真应用于非遗传承的相关内容。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025-83222290 。


相关推荐

  • 文化传承的数字化篇章,虚拟仿真的新业态应用

    文化传承的数字化篇章,虚拟仿真的新业态应用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正站在一个崭新的十字路口。特别是手工艺品,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民俗内涵,其修复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恒点与高校开启深度合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 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会——看高校非遗教育如何“破局”

    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会——看高校非遗教育如何“破局”

    不少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依托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数字非遗元宇宙展厅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为非遗传承提供新途径。

恒点新闻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3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VR+AI:助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智能化创新发展

      262

    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以“知识传授为主,学习路径组织为辅”的授课模式低效循环频发,难以达成个性化能力培养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宠。它不仅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和扩展性的实验教学,还能够快速构建真实问题的场景和交互学习模式,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降低实验教学的成本。

  • 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学合成实验平台:开启化学教育与研究新时代

      212

    教育部等九部门提出《意见》,鼓励建设高校智慧课程和人工智能特色课程,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学合成实验平台应运而生,为化学教育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重塑化学教育的活力与吸引力,化学学科需要全新的学科结构和研究方法。随着这一平台的不断推广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化学教育将更加贴合时代需求,化学研究将迈向新的高度,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推动化学学科的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