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激活“大思政课”,让思政课堂更有生命力
眼下正值开学季,多地学校组织开展思政第一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使命。“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大思政课”是一种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界限的全新思政课堂新形态。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就是推进数字技术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其本质是将数字思维、数字技术及数字化方法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当前,以数字化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
思政虚拟仿真研创中心应运而生
思政课向来是横亘在很多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老师不爱讲,学生不爱听,很多大学生都把这种课列在“水课”之列,“水一水”就过去了。
思政课要达到说服人、教育人的目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过硬的教学内容。
多年来,各方也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为载体,加强大容量智能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医院)等智能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
虚拟仿真技术是现代科技迅猛迭代的产物,它聚合网络数字信息技术构建的新型社会时空结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固化、完善、凸显实践教学特色,一些高校开始建设党建思政虚拟仿真研创体验中心。这类中心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实现交互式、全景式、沉浸式教学环境,使红色教育更加直观、生动、深刻和震撼。这样,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体验各种革命圣地,达到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效果,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政虚拟仿真研创体验中心的建设背景是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思政工作效果的需求,旨在打造一个集设计、研发、创新于一体的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在融入虚拟仿真技术的思政课堂中,学生既能在趣味性学习中获得知识,又能在沉浸性体验中内化理念,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得以提升,有效实现了“大思政课”的创新发展。
恒点思政虚拟仿真平台,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相较于传统思政课“一本讲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PPT”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由恒点支持建设的思政虚拟仿真研创体验中心,利用现代虚拟仿真技术,打造具有高度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思政学习环境。同时,思政虚拟仿真研创体验中心致力于研发和推广优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有利于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推动思政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通过打造集思政体验、思政教学、特色成果展示、教师研创于一体的党建思政虚拟仿真研创体验中心,形成集平台管理、实践体验、理论教学、案例分享为一体的综合思政研创学习平台,让思政课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生动、活泼。
1、思政体验方面
在研创体验中心,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思政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中,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参观红色景点,从南湖红船到一带一路,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从大国重器到科技强国……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都能转化为具象式、立体式、交互式的虚拟仿真体验教学模块,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思政内容的深刻内涵,增强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认同。
2、思政教学方面
党建思政虚拟仿真研创体验中心融入丰富的党建思政元素,通过设计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的特色思政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3、特色成果展示方面
该中心设立专门的展示区域,展示学生在虚拟仿真研创体验中取得的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他们在虚拟环境中的创新实践、案例分析等。通过展示这些成果,可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虚拟仿真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向社会传递思政工作的积极成果和良好形象。
4、教师研创方面
恒点自主研发的基于零编程、流程化、模块化理念的虚仿项目开发编辑工具VRC—Editor,内置丰富的思政美术资源,让没有计算机编程基础的教师也能够自己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为党建思政虚拟仿真研创体验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支撑。
结语
思政课的教学环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元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思政课的教学场域得以拓展,从传统的单一场域转变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维场域,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沉浸感和实效性。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咨询、营销、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提供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为教育及政企单位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质量提升,持续输出教育新质能力。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照亮智慧能源教育之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能源人才培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传统能源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传统能源专业教育的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能源系统虚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实践操作,为能源专业教学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
-
案例分享|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芜湖铁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教育传承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以《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经典作品为例,其构图精髓,很难通过口头讲解或平面示范传达。针对上述痛点,恒点与东南大学共同打造了“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涵盖了富春山居图的复原图绘制、铁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等九个知识点,帮助学生从铁画工艺系统学习到简单部件的样例制作,再到富春山居图铁画的虚拟制作。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传统绘画教育受制于“名师资源稀缺”“材料损耗高昂”“技法可视化不足”等因素,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成本临摹”“名师资源不均”等难题,为院校打造“零损耗、全场景、可溯源”的数字化教学体系。虚拟仿真能够复现名家真迹的笔法轨迹与墨色变化,模拟不同画派的手法,实现透视、回溯、跨时空临摹等途径,化解教学资源不足、技法动态演示不足问题,降低教学和试错成本。
-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虚拟仿真重塑教学场景、AI驱动产教深度融合、职教出海构建全球技能网络……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点,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等,正深度参与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赋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聚焦 “技术+艺术+产业”三维融合。基于此,恒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双高计划”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
-
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加码中文教育数字化建设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全息中文教育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数字媒体内容创作与教学实施。该平台模块化组网功能支持单体单人操作以及快速拼装六人协同小组,采用分布式网络协议实现低延迟通信。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的支持,能够有效帮助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全球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
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赋能中文教育的“教与学”
恒点“全息中文教育平台: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教学资源管理与教学落地。平台支持网页版、PC客户端、VR多种形式的课件部署,满足不同教学场景和学习设备的需求。系统支持MP4、PDF、PPT、全景视频等多种资源类型的课程编排,且课程结构自定义功能强大。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需求,自由搭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