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融合新业态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正迎来一场革命。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精粹。面对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我们如何确保它们在新时代的传承中不失其原有的光彩?恒点与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发的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答案。
【背景与痛点】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古典家具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工作显得尤为迫切。这些家具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自然老化、环境侵蚀以及人为破坏的威胁。加之古典家具的珍稀性和不可复制性,传统的修复和教学方式难以为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极易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此外,古典家具的修复技艺传承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如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该项目运用最新的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一个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对古典家具的修复过程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通过这种方式,项目不仅保护了珍贵的文物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重复的实验平台,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成本和风险。
项目通过模拟古典家具的病害形式和修复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家具的构造、装饰艺术以及保护技术。这种虚拟仿真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此外,项目还通过线上平台的开放性,使得更多的社会人士和企业职工能够参与到古典家具的修复与保护中来,拓宽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典家具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还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设计亮点】
项目的设计原则突出了开放共享、个性化教学和虚拟与实际操作的结合。通过虚拟实验场景,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修复现场,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文化自觉和自信。实验内容全面覆盖了古典家具的基本知识和修复技术,实现了个性化、智能化、沉浸化、数字化的学习体验。
【实验简介】
实验项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及“工业设计”,涉及《家具史》《经典家具赏析》等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实验覆盖古典家具造型结构、装饰纹样及涂饰工艺等基本知识及鉴赏,常见病害形式、产生机理、结构与涂层修复及工具等多个重要知识点。项目采用“虚+实+虚”的教学方法,即线上沉浸式虚拟仿真实验+线下应用实践教学+线上考核评价,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为研究型、综合实践型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结语】
通过“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深化对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的理解,还能掌握造型、结构、装饰、风格和美学艺文意义。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在这个数字化与全球化并行的时代,通过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恒点以数字技术守护那些历经沧桑却依旧璀璨的文化瑰宝,开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实验包括“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
政策引领职业教育新机遇,以虚拟仿真基座托举大国工匠培养
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高校、职校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恒点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在恒点协助下,共同打磨教学资源案例库;同时以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为核心,打造虚拟研创中心,进而根据自身需求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全新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同时,由恒点量身定制的虚拟仿真一站式解决方案,因地制宜为校方实训基地提供虚拟仿真设备,实现智能化升级。
-
恒点助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打造虚拟仿真智慧实训新范式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为核心,实现实训教学智能化升级,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硬件+软件+内容”一体化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实现了对职业实训教学的升级革新。在数控加工、精密测量、工业机器人装调、智能制造单元、效控机床维修、智能制造生产线、五轴加工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智能制造车间等方面展开教学。
-
大型客机导航系统设计实验:科技赋能,虚实融合,助力人才培养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导航设备/部件所在位置及对应的功能、性能;考察学生结合精度等与综合各项指标选取所需导航系统的精度与使用的系统的套数;进行导航系统故障检测,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导航系统故障,学生需提前设置检测的阈值,进行模拟飞行。
-
响应教育部职教新标准,虚拟仿真驱动职业院校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标志着职业教育正式迈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恒点依托十余年技术积淀,构建“平台+内容+服务”全链条解决方案,为职业院校提供高度仿真的虚拟仿真实训软硬件一体化建设,赋能职业教育实训,化解“三高四不”教学难题,促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