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跨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对语言和文化适应能力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背景与痛点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真实场景下的情景交流十分重要,语言学习者需要通过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交互,实现语言习得。在外语交流中,日常口语交流相对容易实现,但是如世界邮政日大会等国际性会议上的外语教学和交流,则无法在课堂中实现。
解决方案
为打破这一困境,凸显校本特色,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模拟世界邮政日大会场景,包括预热学习、会议准备、预备会议和正式大会,让学生“沉浸式”参与。
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实验将双语知识、现代邮政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融入实验的各个环节,重点解决现实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大规模、高规格、专业强的实战演练,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语言训练和交流。
设计原则
实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真实还原了世界邮政日大会开放式、交互性的实验场景,有效弥补以往教学中英语学习缺少真实语境的不足,满足国家战略及对跨学科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
实验对接“现代邮政英语”“电子信息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内容详实的万国邮政联盟和世界邮政日大会知识库和术语库,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开展自主式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沉浸式、交互式操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实验。在语言交流环节,通过听取大会秘书长致辞、受秘书长委托在大会做主旨发言、答记者问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和测试。
实验还符合新文科背景下对跨学科、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具有一定英语语言能力的英语、计算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及以上学生,通过“语言+技术+专长”的综合培养,提高学生基于一定专业领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服务素养。
当实验结果错误或不理想时,学生可根据提示和评估结果进行多次尝试,实现实验结果的修正和优化。通过反复操作,适应不同场景下的英语听、说、读、写任务,了解邮政行业相关知识,提高外语能力。
设计亮点
1、价值目标:本实验以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主要交际场景,以大会秘书长致辞和主旨发言为主要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
2、知识目标:掌握英汉语言中邮政行业相关词汇、句型和特殊语言表达方式。通过预热环节,了解万国邮政联盟的历史、组成和职能;通过会议准备环节,了解我国邮政业发展现状,从而掌握邮政行业相关知识和不同文化知识点,扩展英语和邮政知识
3、能力目标: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贯穿本实验始终,在会议准备环节,通过选取并了解大会主题,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正式大会环节,通过听取万国邮政联盟秘书长致辞并受秘书长委托在大会做主旨发言,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通过与虚拟人物之间进行记者问答,可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语
恒点与南京邮电大学开发的“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语料真实、内容实用,聚焦世界邮政日大会上的英语发言和交流。语料源于世界邮政日大会的会议致辞和主旨发言等,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教学的主要知识点融入“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在提升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丰富邮政行业相关知识,满足学习者对真实外语国际交流环境的体验需求,有助于培养“多专多能”、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照亮智慧能源教育之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能源人才培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传统能源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传统能源专业教育的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能源系统虚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实践操作,为能源专业教学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
-
案例分享|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芜湖铁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教育传承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以《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经典作品为例,其构图精髓,很难通过口头讲解或平面示范传达。针对上述痛点,恒点与东南大学共同打造了“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涵盖了富春山居图的复原图绘制、铁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等九个知识点,帮助学生从铁画工艺系统学习到简单部件的样例制作,再到富春山居图铁画的虚拟制作。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传统绘画教育受制于“名师资源稀缺”“材料损耗高昂”“技法可视化不足”等因素,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成本临摹”“名师资源不均”等难题,为院校打造“零损耗、全场景、可溯源”的数字化教学体系。虚拟仿真能够复现名家真迹的笔法轨迹与墨色变化,模拟不同画派的手法,实现透视、回溯、跨时空临摹等途径,化解教学资源不足、技法动态演示不足问题,降低教学和试错成本。
-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虚拟仿真重塑教学场景、AI驱动产教深度融合、职教出海构建全球技能网络……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点,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等,正深度参与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赋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聚焦 “技术+艺术+产业”三维融合。基于此,恒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双高计划”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
-
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加码中文教育数字化建设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全息中文教育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数字媒体内容创作与教学实施。该平台模块化组网功能支持单体单人操作以及快速拼装六人协同小组,采用分布式网络协议实现低延迟通信。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的支持,能够有效帮助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全球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
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赋能中文教育的“教与学”
恒点“全息中文教育平台: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教学资源管理与教学落地。平台支持网页版、PC客户端、VR多种形式的课件部署,满足不同教学场景和学习设备的需求。系统支持MP4、PDF、PPT、全景视频等多种资源类型的课程编排,且课程结构自定义功能强大。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需求,自由搭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