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绿色能源革命,虚拟仿真培养未来创新人才
在当今世界,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液空储能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储能方式,正逐渐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以液空储能技术为例,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并展示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克服这些挑战,培养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人才。
技术革新,应对挑战
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循环效率、储能密度、环境适应性、成本与经济性等。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新能源专业的实验教学面临着设备复杂、建设困难、实验环节危险性高等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出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提供安全的实验环境,还能够实现多专业、多层次、多课程的实验设备保障。
以该技术的核心设备为例,其模拟测试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过压、过流、超温等都有可能造成漏电、爆炸等事故。这一领域常用 的SOC估算算法也需要很长时间来验证,因此会大大提升实验所需的周期,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这些挑战不仅限制了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了畅通新质生产力人才、技术、教育的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该领域人才培养的模式亟待变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高要求。
培养未来,创新人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采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模拟实际操作环境,让学生深入理解液空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优化。
恒点助力搭建的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学习双碳战略、未来能源结构和储能及其关键技术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式操作进行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热力参数观测和性能研究,还可以根据特定场景需求完成冷电综合利用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在不同的模拟环境下测试和优化系统性能,增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平台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成本因素,通过优化设计降低成本。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设置多样的情景和容错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深化对未来能源体系的认识,培养热力系统设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投身国家碳中和建设的使命感。实验平台的设计遵循“立德树人-创设情景-容错探究”的原则,自主开发了液空储能型冷电综合利用系统仿真实验,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学改革,创设多样情景,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容错探究,优化实践操作。
结语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既是能源结构连续变化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系统变革的过程,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从历史规律看,能源革命是历次工业革命的先声,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是成功孕育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需要。从现实需要看,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并由此破解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瓶颈,是契合我国资源实际、能源实际、发展实际的最优路径。从未来趋势看,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
液空储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关乎能源结构的转型,更关乎未来人才的培养。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我们不仅能够解决技术层面的挑战,还能够培养出适应未来能源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让我们一起携手,推动液空储能技术的发展,培养未来的能源领袖,共同迎接绿色能源的新时代。
相关推荐
-
春风拂面 温暖相聚 | 恒点举办一季度员工集体生日会
本次恒点集体生日会,不仅让小伙伴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我们将继续携手共进,聚焦产业,科技引领,为打造高品质虚拟仿真解决方案而不断努力,共同奔向虚拟仿真2.0时代!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2025年中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人才培养
加快和加强围绕国家战略技术发展重要的学科设置,进一步借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规律加强人才培养,比如像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要加快布局。继续加大数字教育国家平台建设,把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起来,今年中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的素养和能力。
-
重磅!央视、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恒点助力东南大学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
近日,东南大学探索人工智能融合教学创新取得新进展,并得到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媒体关注报道。在由恒点支持建设开发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跨空间索结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和设备,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入虚拟的苏州奥体游泳馆,进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像Deepseek般颠覆传统,虚拟仿真技术为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创造力
就像大多数成功的软件一样,DeepSeek出圈后,其平台也屡遭大规模恶意攻击,可见语言大模型的开发并非易事,后续保障工作同样重要。恒点与校方围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教育共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其注重知识讲解与学生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
文艺邂逅“虚拟”,解锁无限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舞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演员能在广袤宇宙、神秘古代遗迹等奇幻场景中穿梭表演;打破了时间的枷锁,使不同时代的艺术元素共融。而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舞台表演,也能够赋能相关人才的培养。
-
案例分享 | 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虚拟仿真实验
高校在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单一、信息化教育滞后、学生实习与实践机会有限、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等痛点。针对上述痛点,恒点开发《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的参与刑事庭审质证的全部过程,获得充分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成为既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战能力和独特视角的卓越法律人才。
-
虚拟仿真:破解法学人才培养困境的新钥匙
法律教育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然而,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目前仍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类复杂法律情境,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理论教学-虚拟实训-真实实践”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虚实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
可再生能源教育的虚拟仿真创新之路
在可再生能源的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往往受到实验设备、时间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限制。恒点创新性地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实验教学,面向现实企业需求,解决人才培养的痛点堵点问题。实验课程采用控制变量法,结合目标设定反演法,真实还原实体实验课程的精髓。同时恒点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灵活的学习环境,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创新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