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与实训,助推医疗教学理论与实践统一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产业正以蓬勃之势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对医疗的需求随之日益提升,这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当其冲便是医疗资源的紧张,特别是优质医疗行业人才的紧缺。
受限于资源、安全与实际操作条件,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行业需求。新技术的诞生与推广,让业内认识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医学教育。
政策与技术支持
今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到,开展“健康消费引领行动”,其中包括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技术的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
数字孪生是虚拟仿真技术的一种,其不仅仅是物理系统的数字复制品或虚拟模型,其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的系统、分析其过程,并提供预测使用先进的模拟、机器学习等来帮助人们开展实践活动。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为医疗保健行业提供诸多应用场景,包括计算机临床试验设计、医疗器械设计、药物开发、护理协调、治疗设计和手术计划等,以及相关的医院管理、设施设计、工作流程开发、决策以及个性化治疗和个性化患者护理。
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
医学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其理论极为丰富繁杂,而又高度依赖于实验验证以及实践实操。传统的实验教学,受限于高昂的实验投入条件、漫长的实验周期、紧缺的资源分配以及生物实验的安全隐患和伦理风险等等不利因素,难以充分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现实中,无论是中医、西医,都普遍存在有证却不会看病的问题,这是理论实践脱节的集中体现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为学校提供了廉价、周期短、操作难度低、可重复利用、且极为丰富的实验资源,充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学生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无需担心污染和感染风险,不用考虑伦理问题,可以大胆试错;在线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系统能够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及时查看和分析,开展多元化评价,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这一方面,致力于以虚拟仿真技术改变教学模式的恒点,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展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以恒点开发的医学影像数字化智能实训中心为例,其依托VR、AR、多媒体、人机交互等信息技术,还原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教学、实训、临床等医学场景,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影像技术工作实际需求,搭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综合平台。
医学影像数字化智能实训中心医学影像,可以配置数字化智能实训课程组织平台,医学影像技术虚拟仿真展呈系统、可视化程控系统、虚拟仿真中控系统、演示资源开发系统,移动端VR沉浸交互系统,60寸互动显示屏,数字孪生资源开发引擎,3D智能LED交互大屏等。中心主要由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区、名医课堂——理论教学区、医校融合实训资源研创区三大区域组成,能够开展肝癌诊断与接入治疗、腹腔镜下上区临床解剖、磁共振成像原理与序列应用等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满足各类教学要求。
结语
虚拟仿真教学应用于医学教育正在成为相关领域的一大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不断升级,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为未来医疗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加全面、高水平的医学人才,打通人才、教育、科技的新质生产力要素良性循环。
相关推荐
-
构建“课堂+舞台”,虚拟仿真助力职业院校非遗艺术表演传承
职业院校的非遗艺术表演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非遗人才为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痛点。恒点开发一系列非遗艺术表演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如非遗表演动作捕捉系统、非遗3D交互显示系统、非遗表演艺术XR数字融合工作站等,通过动作模拟、交互等沉浸式实训突破传统教学限制,精准对标技能培训,构建“课堂+舞台”创新教学模式,赋能非遗艺术表演传承。
-
“新双高”理念下,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智慧港口职业教育新生态
为助力职业院校建设“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新双高”,恒点打造“智慧港航‘AI+虚仿’虚实融合创新实训基地”。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为职业院校港口专业通过提供高沉浸感、强交互性的学习环境,多场景模拟复杂作业情况,保障教学安全并降低成本,为培养适应智慧港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
科技赋能,虚拟仿真重塑智慧港口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成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协同的智慧港口。然而,智慧港口人才培养仍面临多维度的困扰,如人才培养体系割裂、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不足等。虚拟仿真技术为智慧港口专业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恒点“智慧港航‘AI+虚仿’虚实融合创新实训基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高度还原真实的港口与航运管理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空间体验,促进产教融合。
-
把矿山“搬”进课堂,矿山安全与环境治理虚拟仿真教学之路
矿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关乎矿业生产的高质量生产。现实中,矿业人才的培养面临场景再现难、教学成本高、实践经验少等困扰。基于此,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与环境治理专业的教学,打通教学、实训、考核全链条。恒点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内置多种典型灾变模型,按照标准安全规程参数化建模,以低成本为实验教学提供便利;用虚拟的场景让“危险”随时“发生”,却不至于造成任何损失,让“试错式”试验成为可能。
-
虚拟仿真赋能地域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
随着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为非遗文化的教育推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性。恒点虚拟仿真能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学习兴趣。在虚拟仿真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工匠角色,亲自参与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突破了传统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瓶颈。
-
打破癌症诊断教学困局,虚拟仿真实现临床实战常态化教学
在医学院校和职业卫生类院校的课堂上,癌症诊断教学长期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恒点通过情景化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将虚拟现实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癌症诊断全流程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现真实临床场景的“无风险复刻”。通过虚拟仿真,学生可以在安全环境中反复试错,培养临床决策能力,打破了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的瓶颈,为医学教育提供完善的虚拟临床解决方案。
-
AI+虚拟仿真,助推虚拟仿真智能化发展
AI技术与虚拟仿真的融合,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力地推动了虚拟仿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恒点AI技术强势赋能虚拟仿真项目,打造实践目标图谱、能力图谱和学习图谱。其中,实践目标图谱为学习指明方向,学习图谱助力学生高效达成目标,能力图谱则对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进一步指导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的优化,构建智能化虚拟仿真学习新生态。
-
虚拟仿真助力医学影像教育迈向新高度,让人才培养没有差距
从X光、CT到 MRI、超声等,精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影像设备资源有限且昂贵,学生实操机会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恒点通过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凭借丰富的资源、个性化学习模式与沉浸式实践体验,为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活力。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