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申报年份:2019年
申报类别:航空航天类
所属学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项目负责人:雷磊
实验设计层次:综合设计型
无人机集群是航空系统与信息技术高度交叉融合的前沿科技,已成为国防领域的研究热点。涉及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信息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对具备实践能力的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迫切。然而,无人机集群相关的实验教学却面临着风险高、难度高、成本高的严重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南京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带着教学团队核心来到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恒点以相关科研和教学成果为基础,遵照“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双方强强联手,开发了《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旨在学生掌握多旋翼无人机装备参数与调试,无人机群群链路预算与组网,无人机集群协同与自主避障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的能力,本项目通过建模,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的,面积约为64平方公开的某海岛。上面有敌我双方的军事基地。我方基地有:无人机装备实验室,试飞场,以及14种多旋翼无人机组件,并且1:1还原了模型功能。
本次实验一共包含了3个环节:
(1)多旋翼无人机装备与参数调试
学生首先针对多旋翼无人机部件展开学习,然后,系统会随机生成动力系统设计任务,学生线下计算并选择合理的动力装置,系统根据学生的选择计算出动力性能指标。学生自主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装机、装配、调试子环节,学生从备件库中取出多旋翼无人机部件,并完成装配。本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容错探究式自主学习,装配过程中如果出现正反螺旋桨位置安装错误,或者没有正确调整GPS模块的安装方向,本项目不会中断学生的实验,在安装完毕后,试飞过程中发生无人机侧翻等事故,才会暴露错误。学生通过查阅“知视角”中的相关资料,自主探究错误原因,并返回装配式重新调整。试飞成功后,学生依次对无人机PID控制系统的比例(P),积分(I),微分(D),参数进行调节,并且纠正无人机的“晃动”、“高频抖动”、“漂移”、“回弹”,等错误状态,直至无人机平稳飞行。最后提交本环节实验结果。
(2)无人机集群链路预算与组网
系统随机生成任务,学生线下计算无人机节点最小信号发送功率,并完成连通性测试,机间通信组网子环节,学生完成无人机集群,自组织时多分址组网协议时帧结构设计。开展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并提交本环节实验结果。
(3)无人机集群协同与自主避障
虚拟力场探究,Boids模型给出了集群行为的三条基本规则,放碰撞,速度匹配和聚合,虚拟立场法将Boids,对无人机集群节点运动的影响类比为,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节点处在不同区域时虚拟立场的变化情况,观察基于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虚拟力合成过程。通过科普华的类比,降低学生理解虚拟力场法的难度,协同自主避障,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逐步分析各类虚拟力场参数取值,对无人机集群性能的影响,自主探究,使得无人机集群协同性能最优的参数联合设计方案,最后提交本环节实验结果。
本实验要求学生开展容错探究式自主学习,实验成绩评价重点,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中的解决方案或参数取值并不是唯一,系统可分别针对学生3个实验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自动评分,最后再按照3个实验环节分别占30%,30%和40%的权重计算学生的最终实验成绩。
本实验已在相关高校和行业内领先的科研院所得到应用,在南航老师和恒点公司的相互配合下,指导实验教学项目开发,突出开发效率的同时,有效地保证实验课件在功能性、兼容性、易用性以及美感等维度的品质,也为我国航空科研献出绵薄之力。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实训场景缺乏、场地有限和较低的训练频度等问题,导致了对越野跑项目风险评估和处置的教学效果不佳。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推出“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情景的再现,突破了越野跑突发意外场景难以再现的局限,实现了现场实训难以完成的功能。
-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副处长张金教授,对于AI时代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 AI 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新视野。
-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实验包括“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
关于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的通知
为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加快以“智能化、装备化、体系化、标准化”为趋势的新形态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实效应用,分享实践教学数字化经验,推动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联合恒点虚拟仿真,将于4月20日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