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清代苏绣服饰修复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明代王鏊在《姑苏志》中评价“精细雅洁,称苏州绣”,自此“苏绣”之名不胫而走。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身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不仅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更是江南文化的生动载体,浓缩着历史岁月的厚重积淀。
背景与痛点
中国服饰历经数千年发展,代代传承又代代相异,形成了阶级分化的服饰形制,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性,又有各时代自身的风格与特点。清代女性服饰经历了从满汉各异到满汉交融的历史发展阶段,服饰结构中的缘饰艺术发展至顶峰。
然而,传统的教学内容缺少博物馆纺织类非遗实物资料的修复保护及实践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物理获取纺织品文物进行实践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对这些技术进行虚拟仿真教学。
解决方案:原则与方针
基于此,恒点与苏州城市学院共同开发《清代苏绣服饰修复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本课程实验在建设过程中着力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按照“新文科”建设要求,运用虚拟仿真手段直观再现了清代苏绣服饰“平面结构”与“苏绣技艺”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展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瑰丽风貌。
恒点教学服务团队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探究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的清代女性服装,以苏绣服饰结构中的平面结构以及缘饰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理论知识传播,以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复原设计等形式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依托“苏绣皇后”姚建萍的刺绣艺术数字资源与针法文献资料对清代苏绣服饰的刺绣技艺做了图文并茂的虚拟三维苏绣数据库。使课程教学在学生相关设计能力形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让学生有所收获,学习、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本实验以考古资料及其相关复原实物为佐证、以博物馆馆藏苏绣服饰与当代苏绣服饰设计为内容主体,建立了清代苏绣服饰虚拟三维数据库系统,数字化还原了清代服饰平面结构与缘饰艺术,并实现了网络共享。
在具有沉浸感的历中氛围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学生从实验提供的清代苏绣服饰数学资料库提取设计素材,根据实验中具体要求,进行清代苏绣服饰结构与解构的综合性虚拟仿真设计实验。
实验原理方面。实验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服饰平面结构理论知识与构成原理;识别并掌握基于清代服饰平面结构的传统服饰样式;复原设计清代传统服饰平面结构与缘饰特复原设计织绣质料、苏绣纹样等;掌握清代传统苏绣服饰所使用的工艺技巧;基于中国传统服饰平面结构知识,创新设计符合清代时代特征的服饰。最终,解构清代苏绣服饰的服饰样式、平面结构、色彩、质料、纹样等,运用现代设计手段与工艺技巧设计出富有传统文化风貌的新中式服装。
本实验设有拓展设计实验模块,将所学内容进行拓展与提升,本实验的建设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将以前难以操作的环节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学生体验设计流程,认知设计元素。学生可根据场景自主设计符合角色设定与性格特点的人物服装造型,提升学生市场化设计能力,提高实验效率。
结语
恒点与苏州城市学院共同开发《清代苏绣服饰修复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倡导开放式、互动式学习理念,用一种易学易做、学做一体、吸引力强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了灵活的教学环境,既学习了课程,又提升了综合设计能力。
使学生通过3D可视化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将虚拟教学融入到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建立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系统集成”的思想。学生通过实验训练,能够掌握清代苏绣服饰的形制特点与服饰制度,对于清代男装、女装的设计要素能够熟练掌握。能够研读剧本,根据实验系统提供的设计线索进行人物造型设计,熟练掌握清代苏绣服饰设计的原则、方法、流程。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虚拟仿真助力仪器类专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仪器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随着教育数字化加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正在教育领域大放光彩。恒点作为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
-
案例分享 | 大型客机综合导航系统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交通运输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命脉,是各行业发展的生命线。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交通运输系统,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验和操作,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自主研制导航系统,对国家重大交通运输项目,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力量。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虚拟仿真技术,重塑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入大家的视野之中。虚拟仿真技术为无人机专业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操作机会。学生能够反复演练无人机的组装拆解、飞行控制、无人机群体协同与自主避障等核心技能。恒点虚拟仿真的VR实训手段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提供了新教学方式。
-
202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怀进鹏:2025年将开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新三年;实现“用得好才是硬道理”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年来,建成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应用为王”。践行人民属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立足点;把握战略属性,把赋能教育变革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突破点。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