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点助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打造虚拟仿真智慧实训新范式
2025年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手段破解高危、高成本实训难题”,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作为全国首批公办职业本科试点院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始终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深度合作、共谋发展,以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为核心,实现实训教学智能化升级,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从“三高三难”到数字化破局
传统职业教育长期面临“高投入、高耗材、高风险”与“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困境。尤其在电气自动化、智能制造等专业,实操设备成本高昂(单台工业机器人设备超百万元),且受限于场地与安全风险,学生实操机会有限。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职业本科教育先行者,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的同时,其教学效率、资源复用率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恒点方案:虚拟仿真技术重塑实训生态
这些注重实操的职业课程中,理论与实操几乎各占一半。为了突破传统实训实操设备投入资金多、占地面积大、“供不应求”等教学瓶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恒点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硬件+软件+内容”一体化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实现了对职业实训教学的升级革新。
硬件方面,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和3D-LED交互显示系统等。前者集成虚拟仿真操作与普通电脑功能,支持多模态交互,兼容传统实训设备,实现“虚实无缝切换”;学生可通过头戴设备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装调等高危工序,规避现实实训风险;后者采用红外光学动作捕捉技术,支持多人协同操作,在智能制造单元教学中,学生可实时观察五轴加工数字孪生模型的动态参数变化,深化对复杂工艺的理解。
软件方面,配套的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教师可在不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的条件下,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专业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生产教学资源,达成“授人以渔”与实现“因材施教”。
通过恒点提供的软硬件与现有设备适配、与专业课程融合,学校将实训场所快速改造为虚拟实训室,实现了低成本智能升级。在数控加工、精密测量、工业机器人装调、智能制造单元、效控机床维修、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制造生产线、五轴加工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智能制造车间等方面展开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实训场所本身。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允许在线学习,学生可通过个人电脑接入系统,在宿舍、自习室完成训练,突破时空限制,实操训练时长提升。
结语
职业教育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深度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打造“安全、智能、可扩展”的智慧实训体系。未来,恒点将持续深化技术迭代,赋能更多职业院校破解“三高三难”困局,为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制定并印发《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欢迎共同申报!
相关推荐
-
科技赋能,虚拟仿真重塑智慧港口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成一批安全、高效、智能、协同的智慧港口。然而,智慧港口人才培养仍面临多维度的困扰,如人才培养体系割裂、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不足等。虚拟仿真技术为智慧港口专业实训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恒点“智慧港航‘AI+虚仿’虚实融合创新实训基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高度还原真实的港口与航运管理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空间体验,促进产教融合。
-
把矿山“搬”进课堂,矿山安全与环境治理虚拟仿真教学之路
矿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关乎矿业生产的高质量生产。现实中,矿业人才的培养面临场景再现难、教学成本高、实践经验少等困扰。基于此,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与环境治理专业的教学,打通教学、实训、考核全链条。恒点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内置多种典型灾变模型,按照标准安全规程参数化建模,以低成本为实验教学提供便利;用虚拟的场景让“危险”随时“发生”,却不至于造成任何损失,让“试错式”试验成为可能。
-
虚拟仿真助力医学影像教育迈向新高度,让人才培养没有差距
从X光、CT到 MRI、超声等,精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影像设备资源有限且昂贵,学生实操机会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恒点通过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凭借丰富的资源、个性化学习模式与沉浸式实践体验,为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活力。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非遗技艺传承,破解教学痛点
《非遗专业教学痛点及转型》:非遗专业面临资源稀缺、成本高、时空限制等问题,亟待数字化转型。教育部《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推动非遗进校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可通过实训平台学习非遗。然而,实训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与难点,需要进一步改革。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非遗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