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负责人:陈绘 专业:艺术学院 查看项目
东南大学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艺术亮化指的是艺术设计的夜景作品,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高级亮化形式。是指利用艺术的视角,对建筑物、景观等进行特性和特质的分析,以一定的理念与设计手段相结合打造出来的城市夜景,从而使其难以凸显的艺术形态以一种艺术化的灯光装饰在特定环境中得以二次展现。

东南大学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东南大学

实验简介

艺术亮化指的是艺术设计的夜景作品,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高级亮化形式。是指利用艺术的视角,对建筑物、景观等进行特性和特质的分析,以一定的理念与设计手段相结合打造出来的城市夜景,从而使其难以凸显的艺术形态以一种艺术化的灯光装饰在特定环境中得以二次展现。本实验项目以长江大桥作为载体,以现代灯光技术为媒介,对大桥相关的建造故事、历史事件进行现代化的演绎与传承。开启大桥不同造型的灯光效果,点亮大桥不同时间的灯光效果。学生基于虚拟的长江大桥周围环境场景开展实验,面向实际艺术亮化设计的真实操作环境开展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对桥梁艺术亮化设计的宏观认知和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

设计原则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将《造型基础》里的艺术构成设计与南京长江大桥亮化照明标准等知识点结合,并通过数字化建模,对抽象、复杂晦涩的亮化设计过程进行量化、简化的“虚拟制作”,数字化重现制作效果的真实面貌,最终能够将复杂的制作过程以虚拟形象方式展现。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验方案采用了问题导向的设计方法,实验情景吸引力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本实验通过环环相扣的4个实验环节,将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容错探究式的实验过程得到个性化的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探究式的思维方式。        

        第三,本实验的挑战度高,实验知识点源于课堂,但实验内容来源于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新中国的红色经典,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需要学生平衡亮化照明与大桥主体的内涵性,做到艺术性与文化性兼备。       

        第四,本实验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全过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介手法对南京长江大桥进行艺术亮化,可以展示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塑造当代富有创造力的“大桥记忆”、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情怀和使命感。

实验目的

艺术亮化设计作为城市环境建设、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展示南京长江大桥荣光历史,直观反馈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全新期许,塑造大桥的当代记忆,获得独特而难忘的体验,感悟工匠精神。通过本虚拟仿真实验:

 1.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

 3.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创造性地完成制作精良、创意新颖的当代造型基础设计作品;

 4.培养学生能够传承发展传统造型基础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理念,深刻理解造型基础再创新的意义。 通过本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可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        

(1)学习照明标准相关知识与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2)利用相关知识对桥梁亮化进行艺术设计,培养学术的创新能力。        

(3)深刻理解对桥梁艺术亮化设计流程的掌握与运用。        

(4)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科技对历史文物进行现代化创造的能力。        

(5)增强学生对环境——人——事件之间协调思维。        

(6)培养学生公共艺术设计装饰美感。        

(7)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基础造型、艺术亮化、公共艺术设计多门课程原理、方法和技术,应用相关知识通过自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的低年级学生。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背景故事以及一般知识;

2、理解艺术亮化设计一般流程;

3、熟悉节日文化元素与符号;

4、先修部分立体造型基础、CMF专题设计、民俗文化等课程。

虚拟仿真实验艺术构造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案例分享 | 烫发剂配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烫发剂配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智能教育的烫发剂配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是一次教育与科技的完美邂逅。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未来的日化品化工教育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人才,助力我国染烫行业未来会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顺利转型、健康发展,为消费者带来长远的健康保障。

  • 案例分享 |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常州工学院共同开发设计的“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基于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具有相关实训的操作与流程的基础上,还能引入“以人为本、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虚拟仿真技术融合非遗文化新业态,为新科技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活跃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构建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形式,乃至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有助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 案例分享 |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

    案例分享 |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跨文化交际训练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推动高科技高质量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在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同时,也为日后国际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础。

  • 文理互助,虚拟仿真推动跨文化教育人才培养

    文理互助,虚拟仿真推动跨文化教育人才培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时代越是向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

  • 案例分享 |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不仅是教育创新的典范,更是对未来公路隧道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持,也关系到道路安全乃至国家软件技术安全的战略大局。我们期待与行业同仁携手,共同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构建更加安全的隧道运营环境而努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也相信虚拟仿真技术将在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贡献力量。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