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团体操预演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型体育赛事团体操预演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本实验根据《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主要知识结构和特点,按照体系化设想,梳理出三个典型的团体操预演技术模块(如图1所示),开展探究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实现高校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新体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型体育赛事团体操预演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简介

本实验根据《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主要知识结构和特点,按照体系化设想,梳理出三个典型的团体操预演技术模块(如图1所示),开展探究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实现高校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新体系。

(1)通过大型团体操预演认知模块,帮助学生了解平台使用方法,大型团体操编排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及跑动路径选择,探索多种团体操的跑动路线及多人配合方法。学习掌握团体操创编、队形设计等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自己的跑动路线和方向、以及与多人协作配合的方法。

(2)通过大型团体操预演实践编排模块,帮助学生掌握大型团体操编排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及跑动路径选择,模拟某高校体育活动场景,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场景、规模、主题、队形、配乐等,通过探索团体操编排教学方法和优化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创新编排大型团体操的综合能力。

3)通过大型团体操预演个人路径演练模块,通过教师给定团体操主题、路径与结果,系统随机出现团体操流程模型供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自己在此项团体操中的主要站位、行走路径、衣饰着装、音乐拍点等必要内容,以第三人称视角与本团体操中他人进行协作配合,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和练习,提升大型团体操排练和合成效率、节约排练成本的目的。 

设计原则

 依托学校信息化的学科优势和健美操特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将“虚拟现实+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团体操教学当中,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面向行业和社会资源共享,突出大型团体操编排预演的团体表演性、体育艺术性和宣传教育性。针对《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对学生团体操编排和表演的授课要求,在三维虚拟仿真情境下,使学生在掌握团体操创编、队形设计等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自己的跑动路线和方向、以及与多人协作配合的方法,进而复制出大型团体操表演场景,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团体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教师可不受时空限制在虚拟空间中生动地讲解团体操知识及利用团体操虚拟场景使学生进行虚拟操作体验演练现场。   

课程目标

系统建设完成后将使我国高校健美操课程建设的第一个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线上团体操演练教学系统,在体育行业,本实验所用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方面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填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大型团体操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方面的空白。本实验大大丰富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提供丰富的虚拟化教学素材与交互式教学体验。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进,对提升大型团体操排练和合成效率、节约排练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验要求

1. 专业与年纪要求    本虚拟仿真实验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进行团体操演练学习及实验操作,设计编排实验内容也可作为体育相关专业学生健美操或团体操等课程的辅助学习及实验。虚拟仿真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知识与方法与《大学体育》课程中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的核心知识点有关,通常安排大学1年级及2年级进行学习演练及实验操作,其中编排实验内容尤其适合于体育相关专业进行实验学习。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等进行本虚拟仿真实验的学生,应已知晓《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结构及要求,通过对认知与实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团体操基本理论知识与创编、队形设计及组织训练等基本技能的同时,熟练掌握自己肢体动作、音乐节拍点、跑动路线及与他人的配合方法。     

成绩评定

1. 机器考核:实验完成输出成绩。

2. 步骤分段考核,过程和分值。

A:作为大型团体操表演导演的身份:

(1)构思、设计表演的主题(10分)

(2)进行音乐的搭配、编辑及合成(音乐合成不得少于三段)(10分)

(3)根据音乐表达的情感设计整个表演过程中所需的队形、队列及图形的变化构成。(队形、队列变化不得少于8个,并随着音乐节点的变化合理有序的变动)(20分)

(4)设计表演者的服装及演出道具(这部分可用文字加以描述)(10分)

B:作为大型团体操表演中某一表演者:

(1)掌握表演中队形、队列的变化顺序(25分)

2)根据音乐的节点变化队形、队列掌握自身在变化过程中的准确站位(25分)

3.合成总分。针对2中A、B两部分内容完成的效果,由老师主观评价和学生主观互评来合成总分,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实训场景缺乏、场地有限和较低的训练频度等问题,导致了对越野跑项目风险评估和处置的教学效果不佳。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推出“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情景的再现,突破了越野跑突发意外场景难以再现的局限,实现了现场实训难以完成的功能。

  •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副处长张金教授,对于AI时代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 AI 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新视野。

  •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实验包括“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 关于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的通知

    为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加快以“智能化、装备化、体系化、标准化”为趋势的新形态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实效应用,分享实践教学数字化经验,推动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联合恒点虚拟仿真,将于4月20日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