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城市路径健身指导虚拟仿真实验
当前,全国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随着新时代美丽中国城市建设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城市路径健身运动已成为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方式。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主要任务之一,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面对城市化、老龄化的社会发展趋势和日益增长的运动健身需求,大力推广科学健身知识,是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培养具备独立指导科学健身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日益迫切。
背景与痛点:
在真实场景中,城市路径健身指导的实验教学存在诸多困难。
第一、实验对象管理困难。受试者来自各个人群,健康状况不一,有些甚至罹患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很难对受试者的招募和医务监督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第二、实验过程控制困难。露天实验受到受试者个体健状况以及风雨、地形等众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很难保证安全和顺利;第三、重复实验实施困难。真实场景实验路程远,时间长,成本高,而且偶然和不确定因素多,很难开展重复实验,不利于学生进行反复论证和比较分析。
因此,传统上这部分教学内容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方式少、教学效率低、学生体验差。
解决方案:原则与方针
针对以上问题,恒点与南京体育学院以相关科研和教学成果为基础,共同开发“城市路径健身指导虚拟仿真实验”,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熟悉有氧运动能力测试的技术原理和常用设备,熟悉递增负荷试验的流程,掌握有氧运动能力的评价方法,掌握紧急终止试验的指征并且能够在出现意外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最终能够综合判断健身者的健康状态、有氧运动能力、锻炼习惯,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制定合理的走、跑健身路径,以及确定合理的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采用虚拟仿真手段模拟城市路径健身的不同健身群体、常见城市场景、典型天气环境的有氧运动能力评定和户外健身运动处方设计,是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1)育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的战略,树立为人民健康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培养学生从事体育和 健康事业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2)认知目标:熟悉人体心肺功能、代谢功能的基本理论;熟悉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及调节机制;掌握有氧运动能力评价的常用方法和运动处方 制定的原则。
(3)能力目标: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人体各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能力,获得评价健身效果和健身安全性的实践能力,获得为不同人群提供运动处方的基本技能。
结语:
恒点与南京体育学院共同开发设计的“城市路径健身指导虚拟仿真实验”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协同相应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学生通过对虚拟仿真项目各个实验模块的操作。本实验融入“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行动,坚持“服务人与自然协同绿色健康发展”理念,致力于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身素养,并提升专业学生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能力。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案例分享 | 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
小麦变量施肥是精细农业的典型作业种类和重要内容,是当前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南京恒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晦涩的知识原理通过直观的三维图像加以演绎,将采集自真实世界的数据以高度仿真的形式重现于系统之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教学体验。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法庭模拟演练子系统,开创法学教育新格局
在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下,学生缺少真实的法庭体验,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法律实践能力的需求。恒点推出“法庭模拟演练子系统”,通过整合虚拟现实(VR)与混合现实(MR)技术,结合大案件虚拟仿真资源,构建了多维度的沉浸式法律实践平台。支持多角色对抗性庭审模拟,学生可自由切换法官、律师等身份参与虚拟审判,这不仅提升了法律论证效率,还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辩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