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如火如荼,虚拟仿真技术开辟新路径
前不久,“2024年新文科建设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与会代表聚焦新技术背景下新文科实践育人改革,畅谈在新科技浪潮中,文科教育的发展趋势。研讨会致力于改变文科教育可能存在的偏向理论化等问题,使其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让高校文科教育“脱虚向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表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通过数字技术强化文科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数字时代下的人才培养新框架、新模式、新策略及新路径。
管理学的偏见与瓶颈
管理一词在英语中为manage,由意大利语maneggiare和法语manage演变过来,原意为“训练和驾驭马匹”,随着语义的发展演变,驭马之术演变成了驭人之术。
在中国,“管”“理”两个字出现很早,前者有管制的含义,后者则带有统治的含义。但管理一词直到清代才出现《清会典事例》等文献中,并且具有了与如今含义相近的内涵。另外,根据北大何小锋教授考证,管理是对“管仲之理”的缩写,与管仲治理齐国有很大的关系。
可见,管理含义的诞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国家与形形色色组织机构的建立,人类的活动中便有了管理的行为,但这种概念被人类发明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在如今的生产生活中,尽管管理学早已普及。但人们对管理学的认知仍旧不够深入,甚至很多时候相当粗暴、外行,不少人认为管理就是指派人干活并盯梢下属,尤其是在一些“家族企业”中,这种落后的认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即使是一些较大的企业乃至机关部门中,粗放式的管理也普遍存在。
偏见制约了管理学的应用,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学教育模式也存在较大的瓶颈,特别是其注重理论教学、而缺乏管理实践的这一特点,可谓令问题雪上加霜。
看似简单的管理学,往往牵扯各方利益,也涉及组织的规划、日常治理、人员协调等等,需要大量丰富繁杂的知识、技巧,如对心理、成本、专业技术等把控力,以及应变能力,与时俱进吸收最新理论的能力等。
这对管理而言至关重要的理论、实践水平,难以通过简单的课本学习、考试习得,必须在真实环境中通过长期反复的实操、体会、总结才能形成并强化。而传统的教学难以达成这一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使得高校的虚拟仿真实训应运而生,为管理教学培训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为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工具。
虚拟仿真的解决方案
依托庞大的案例库与数据库,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营造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模拟还原丰富、繁杂的现实管理场景,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结合理论学习,强化认知、应用能力与应变水平。这给予了学员难得的课堂实践机遇,突破了以往管理学的传统文科“死记硬背”模式,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实时更新的案例、数据,让学员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最前沿的管理知识,了解当下的管理学热点问题,为他们日后走上管理岗位奠定基础,推动管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文科专业,管理学实践虽然没有物理、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高危项目,但仍然可能因为不当的管理造成人员流失、机构混乱、信息外泄,乃至间接导致安全事故。而在模拟环境下开展管理学实践,使得风险系数趋近于零,学员可以大胆尝试、用于创新,在试错中总结探索,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虚拟仿真教学不仅仅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与资源,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观念与模式的转变。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本身也是一个教学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更为科学、综合、全面的评判方式,系统化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打破以往唯分数论的教学格局。并便于老师实时把控教育进度,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实现精准化、差异化的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这种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仿真实践,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在线平台开展课后操练、碎片化学习,或者提供团队合作的课题,帮助培养协作能力,并让课程资源走出校园,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新文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不仅需要教育界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更需要产学研的紧密合作。恒点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遵循“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原则,在各个教育门类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推广,实训项目将管理专业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关推荐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
春风拂面 温暖相聚 | 恒点举办一季度员工集体生日会
本次恒点集体生日会,不仅让小伙伴们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我们将继续携手共进,聚焦产业,科技引领,为打造高品质虚拟仿真解决方案而不断努力,共同奔向虚拟仿真2.0时代!
-
虚拟仿真推动智慧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
恒点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由智慧物流虚拟仿真专业实训中心、智慧物流虚拟仿真研创中心、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公共实训中心、智慧物流虚拟仿真体验中心四大部分构成。在物流教育领域,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可以模拟生产、仓储、分拣、发货等全流程,让学生全面掌握生产管理系统、无人仓储作业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方法,赋能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
传统中医药实践教育长期受困于设备成本高昂、操作风险大及产学脱节等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实融合技术,搭建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重构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医药教育注入创新活力。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大规格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助推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传统实训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设备更新与虚拟仿真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实训教学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