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产物,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是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情景化实验教学新模式。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积极布局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但看起来高大上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件使部分教师产生了畏难心理,没有相关技术公司的支持,学校建设虚拟仿真项目往往是举步维艰,运用到教学之中的更是寥寥无几。授之以鱼终究不能解长久之饥,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软件技术门槛高,对技术公司依赖性强
传统Unity 、Unreal4等专业的VR项目开发软件,对编程开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普通教师只能依赖专业技术公司来定制开发,无法自主设计、制作课件。
2、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多数情况下,教师是通过自己撰写脚本,耗费精力与制作公司交流,沟通过程因为行业领域与认知脱节,信息传递损失严重。支付大量研发费用后除了被动等待便无计可施。
3、项目更新困难,成品修改周而复始
教师失去了对课件修改的主动性,任何教学细节或实验内容稍有修改都需要重新沟通、重新等待,整个过程周而复始,困难重重。
以往的虚拟仿真项目,就如技术公司给老师们的一条鱼。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鱼是目的,捕鱼是手段,如果想永远吃鱼,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以学会为目的去探索,去创新,去获取智慧人生。
恒点公司结合当前问题,自主研发零编程、配置化、模块化的虚仿项目制作工具。用授之以渔的理念实现教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让教师像使用PPT普通课件一样,使用VRC-Editor 设计制作虚拟仿真课件,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渔“之于老师
1、便于教师教学设计的实现,可对项目自主持续改进和完善;
2、有利于提升备课和教学效果;
3、有利于降低备课强度,使备课工作量逐渐减少;
4、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丰富,不依赖于开发公司;
5、有利于减少技术人员,降低教师课件设计时的信息损耗;
6、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授之以渔“之于学生
1、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成教师自主设计有趣的VR小实验;
2、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知识储备情况、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3、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巩固所学知识点;
”授之以渔“之于学校
1、便于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大规模开展和持续建设;
2、有利于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质量;
3、有利于不同学科专业根据各自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4、有利于提升教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水平;
5、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工作的开展;
6、降低学校虚拟仿真课程的建设成本(50%左右)。
”授之以渔“之于中国教育
1、有利于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多元化发展;
2、便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只要接通互联网,对于每一个想得到更好教育的人机会都是平等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虚拟仿真制作工具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能为未来布局,立足长远。
恒点公司技术团队在大量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发经验,历经4年打造的虚拟仿真课件编辑器将助力高校老师轻松搭建实验,又不给教师带来更多事务性负担。使虚拟仿真课件制作成为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一部分,有效推进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让虚拟仿真不再单纯是实验教学的手段,而可以成为智慧教学、金课建设、一流课程的一种新形态。
最后,共同祝愿我国金课、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乘着全球教育现代化的东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关推荐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绿色低碳供冷供暖
供冷供暖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推动传统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为传统供冷供暖行业的创新转型提供新型人才团队。虚拟仿真通过真实的数据,模拟现实场景,以三维图像直观呈现。“以虚助实”,将以往“三高三难”的场景,变得低成本、安全、可操作、易呈现,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门槛。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