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产物,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是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情景化实验教学新模式。
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开始积极布局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但看起来高大上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件使部分教师产生了畏难心理,没有相关技术公司的支持,学校建设虚拟仿真项目往往是举步维艰,运用到教学之中的更是寥寥无几。授之以鱼终究不能解长久之饥,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软件技术门槛高,对技术公司依赖性强
传统Unity 、Unreal4等专业的VR项目开发软件,对编程开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普通教师只能依赖专业技术公司来定制开发,无法自主设计、制作课件。
2、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多数情况下,教师是通过自己撰写脚本,耗费精力与制作公司交流,沟通过程因为行业领域与认知脱节,信息传递损失严重。支付大量研发费用后除了被动等待便无计可施。
3、项目更新困难,成品修改周而复始
教师失去了对课件修改的主动性,任何教学细节或实验内容稍有修改都需要重新沟通、重新等待,整个过程周而复始,困难重重。
以往的虚拟仿真项目,就如技术公司给老师们的一条鱼。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鱼是目的,捕鱼是手段,如果想永远吃鱼,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以学会为目的去探索,去创新,去获取智慧人生。
恒点公司结合当前问题,自主研发零编程、配置化、模块化的虚仿项目制作工具。用授之以渔的理念实现教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让教师像使用PPT普通课件一样,使用VRC-Editor 设计制作虚拟仿真课件,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渔“之于老师
1、便于教师教学设计的实现,可对项目自主持续改进和完善;
2、有利于提升备课和教学效果;
3、有利于降低备课强度,使备课工作量逐渐减少;
4、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丰富,不依赖于开发公司;
5、有利于减少技术人员,降低教师课件设计时的信息损耗;
6、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授之以渔“之于学生
1、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原本抽象的知识点变成教师自主设计有趣的VR小实验;
2、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知识储备情况、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3、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体验和互动,巩固所学知识点;
”授之以渔“之于学校
1、便于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大规模开展和持续建设;
2、有利于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质量;
3、有利于不同学科专业根据各自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4、有利于提升教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水平;
5、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工作的开展;
6、降低学校虚拟仿真课程的建设成本(50%左右)。
”授之以渔“之于中国教育
1、有利于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多元化发展;
2、便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只要接通互联网,对于每一个想得到更好教育的人机会都是平等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虚拟仿真制作工具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能为未来布局,立足长远。
恒点公司技术团队在大量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开发经验,历经4年打造的虚拟仿真课件编辑器将助力高校老师轻松搭建实验,又不给教师带来更多事务性负担。使虚拟仿真课件制作成为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一部分,有效推进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让虚拟仿真不再单纯是实验教学的手段,而可以成为智慧教学、金课建设、一流课程的一种新形态。
最后,共同祝愿我国金课、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乘着全球教育现代化的东风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关推荐
-
打破癌症诊断教学困局,虚拟仿真实现临床实战常态化教学
在医学院校和职业卫生类院校的课堂上,癌症诊断教学长期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恒点通过情景化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将虚拟现实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癌症诊断全流程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现真实临床场景的“无风险复刻”。通过虚拟仿真,学生可以在安全环境中反复试错,培养临床决策能力,打破了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的瓶颈,为医学教育提供完善的虚拟临床解决方案。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开启数字文旅实践教学新篇章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当下,“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正深刻变革数字文旅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为实训教学注入新动力。针对职业院校在应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要点,结合传统文旅产业的实训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数字文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打造专属于数字文旅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构建虚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关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经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组织开展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工作。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征集并遴选一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技术为高校矿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机会不足、高风险操作难以模拟、教学成本高昂等难题。通过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仿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矿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将在矿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大规模设备更新|MR智能互动沙盘赋能实训教育未来
在传统的实验或实训中,大量物理设备的投入、大量实验材料的消耗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复制、共享。MR智能互动沙盘是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开发的一款教育实训设备。它结合光学空间定位技术,通过虚实融合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度仿真的多学科协作训练环境。
-
大规模设备更新 | MR大空间协同系统重塑未来教育与实训生态
MR大空间协同系统结合混合现实技术,可实现多人协作,带来沉浸式体验。以此技术为基础的MR多人大空间训练平台能够为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提供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接近实战的训练体验,借助先进的定位跟踪技术,支持多人在同一空间内自由互动,如操作装备、搬运物资等,增强训练的沉浸感和真实感,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训练效果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