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职业教育新机遇,以虚拟仿真基座托举大国工匠培养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担负着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使命,展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作为,并拓展数字化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在电气自动化、智能制造等方面颇有建树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合作多年的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和完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及精品课程。
虚拟仿真助力
职业教育“新双高”建设
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高校、职校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基于这类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已经成为学校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相关教学培训的需求愈发旺盛,对课程开发的要求也日益攀升。
2024年教育部启动“新双高计划”,强调“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恒点的合作正是这一政策的落地实践。双方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同步,校方引入行业头部企业的实习资源,在恒点协助下,共同打磨教学资源案例库;同时以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为核心,打造虚拟研创中心,进而根据自身需求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全新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并与校方共同设计了符合课程内容的虚拟仿真活页式教材,推动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
由恒点量身定制的虚拟仿真一站式解决方案,因地制宜为校方实训基地提供虚拟仿真设备,实现智能化升级。通过模块化部署与云端协同,学校以最小成本完成实训基地智能化改造。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虚拟仿真实训方案并不仅仅局限于实训场所乃至专业授课本身,而是重新定义职业实训的模式,重新构建职业实训的格局。
虚拟仿真推动
数据驱动能力提升
依托虚拟仿真系统,校方也积极推进课堂革命,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中,恒点植入了结合课程内容、配合教学进度、符合行业实际的综合评价系统,能够及时、综合反馈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进度、创新素养等多重信息,帮助校方准确、实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综合素养。
双方以教学硬件与技术的创新改革,推动教学软件与手段的创新改革,建立与完善实训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
大国工匠还需立德树人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强化技能强国、技能报国的理念,为培养“大国工匠”奠定思想基础,也是恒点参照当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潮,在虚拟仿真实训内容上推出的一大创新成果。
恒点打破惯性思维,改变了虚拟仿真教学以理工实操为主的局面,为校方提供了与“大国工匠”培养适配的思政课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思想、历史、政治教育,帮助培养学生勤学、敬业、爱岗、报国的良好品质,实现实践技艺、理论知识、道德思想的全面发展。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恒点与校方通过虚拟仿真思政课程建设,用独具特色的教学实践,诠释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
结语
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建设为契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路径,在知识技术密集、占据产业链核心的新兴产业领域争取突破,通过与恒点开展深度合作,为教育同行开辟了一条智能化、高技术的素质教育全新赛道。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制定并印发《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欢迎共同申报!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赋能地域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
随着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为非遗文化的教育推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存在诸多局限性。恒点虚拟仿真能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学习兴趣。在虚拟仿真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工匠角色,亲自参与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突破了传统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瓶颈。
-
虚拟仿真助力医学影像教育迈向新高度,让人才培养没有差距
从X光、CT到 MRI、超声等,精准的医学影像诊断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影像设备资源有限且昂贵,学生实操机会不足;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恒点通过构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凭借丰富的资源、个性化学习模式与沉浸式实践体验,为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活力。
-
“新双高”视角下,虚拟仿真赋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面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在新双高计划的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专业需紧密围绕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虚拟仿真技术凭借其突破时空限制、降低实践成本、增强交互体验等优势,成为破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瓶颈的关键路径,为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
跨文化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虚拟仿真打破空间与认知的边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跨国设计项目激增,兼具文化敏感性与创新力的室内设计师成为行业刚需。然而,传统教学深陷多重困局。为此,恒点以虚拟仿真为技术核心,助力院校打破“地域局限”迈向“全球共创”,共同探索跨文化设计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作为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恒点推出跨文化设计XR数字融合工作站,从而着力改善传统多媒体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无法适应未来虚拟仿真应用需求的短板。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恒点助力江苏职业院校装备制造大类教师“AI+虚拟仿真”能力素养提升
近日,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装备制造大类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恒点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对培训教师开展《AI+虚拟仿真赋能实践教学创新发展暨教育智能化建设与应用》讲座。报告围绕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中的教育和应用;职业智能知识库、实践目标图谱、职业能力图谱的建设与应用;虚拟仿真智能化升级等内容等内容进行了经验分享。
-
虚拟仿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多个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的局限性。恒点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提供完整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三高三难”问题,同时融入智能网联等前沿技术模块,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协同创新。
-
虚拟仿真激活非遗生命力, 赋能职业教育新双高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应运而生。实训基地由非遗技艺博物馆展示区、非遗技艺虚拟仿真练习区、非遗技艺教学资源研创区和非遗技艺制作体验区四大区域组成。通过恒点自研的虚拟仿真硬件设备和系统,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专业金基地建设。
-
案例分享|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推出的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虚拟仿真实验,为水土保持专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整再现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全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反复实验、探索、思考,发现并获得知识,达到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目标。
-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非遗技艺传承,破解教学痛点
《非遗专业教学痛点及转型》:非遗专业面临资源稀缺、成本高、时空限制等问题,亟待数字化转型。教育部《意见》指出,职业院校应推动非遗进校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学生可通过实训平台学习非遗。然而,实训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与难点,需要进一步改革。恒点“非遗技艺传承‘AI+虚仿’创新实训基地”以其独特的优势为非遗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非遗传承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