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的规模化交付与CR929的加速研发,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受限于实体设备成本、动态场景覆盖不足,难以培养出真正理解“以人为中心”设计理念的创新人才。这一矛盾,正是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试图破解的时代课题。
当前教育的现实困境
传统民航客舱用户体验设计教学长期面临多重瓶颈:
其一,教学场景的静态化。学生多通过二维图纸与固定案例学习,难以模拟真实飞行中的光照变化、气流颠簸、噪音干扰等动态环境,导致设计方案脱离实际应用场景。
其次,实体设计实训课投入巨大,尤其是样机生产。例如,客舱座椅的人机工学验证往往依赖实体模型,单次测试成本高达数万元,且无法快速迭代优化。
其三,跨学科协同的缺失。客舱设计需融合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但传统课程体系割裂,学生难以在统一场景中实践综合决策,常陷入“局部优化、全局失衡”的困境。
其四,评价体系的单一性。考核模式以应试为主,维度多聚焦于造型美学或技术参数,忽视“乘客舒适度”“乘务员操作效率”等核心体验指标,毕业生面对真实项目时易出现“设计精美但体验割裂”的窘境。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更与民航工业“体验经济”转型趋势形成尖锐对立。
恒点虚拟仿真教育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痛点,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构建沉浸式教学新范式。
该系统基于以CR929等大飞机客舱为虚拟仿真实验对象,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强化了实训资源的供给。实训深度融合《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等课程知识点,设置“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过程中采用“交叉互动式”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学生在线设计与线上线下设计知识等资料互动,学生与教师、商飞工程师的在线互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与校内外教学互助单位的协作,强调人机可用性和工程实现性。
在以用户体验为特征的探究性虚拟环境中,学生可实时调整客舱照明色温观察乘客情绪波动,模拟不同海拔气压下的座椅支撑力变化,配合实验机评和实验互评的全新评价系统,真正实现“设计即体验、体验即数据”的闭环优化。
设计原则
实验兼顾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性,以人机工程学提供的科学数据为依据,以用户体验需求为导向,驱动形态、色彩、材质等要素及整体效果的艺术造型设计。
总体思路上,该系统注重以人为中心的教学体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形成“物理感受-生理感受-心理感受”的层次递进,和多感官的沉浸营造空间氛围,直观地让学生明晰人在飞机客舱中的体量对比,认知飞机客舱空间,并在人的动态行为的过程中了解飞机客舱空间序列和功能分布。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应用,分布不同的场景,设计不同体验风格从而得出不同的设计结果,同时,进一步在设计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
结语
客舱是民航工业“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载体。恒点以虚拟仿真实验为支点,推动客舱设计从“功能满足”迈向“体验引领”,为中国民航培育兼具工程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注入恒点力量。
相关推荐
-
全球仅5个,恒点入选!
由恒点承担的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虚拟中文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借助模拟北京城市地铁场景进行留学生的中文语言教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跨文化交际学习平台。成功从全球百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联合国语言和交流培训中心遴选委员会选为全球五个中文教学数字创新展示成果之一。并受邀于4月24号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项目建设经验的分享交流。
-
数智赋能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分为基本验证、综合设计、研究探索三个层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实验教学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验教学不应仅停留在验证已有知识的层面,而应通过“前沿引领+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东南大学熊宏齐教授提出“数智赋能实验教学”理念,从实验教学的再认识、虚拟仿真与AI技术的融合、实验教学的整体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数智技术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理工科资源交互操作系统,开启理工科教学新风尚
传统理工科实验教学因硬件滞后、教学设计碎片化、师资资源对接不足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理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恒点推出“理工科资源交互操作系统”,理工科资源交互操作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与科研教学系统,为理工科教学、科研和技能训练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副处长张金教授,对于AI时代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 AI 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新视野。
-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实验包括“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
“Al+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圆满结束
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会主办,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 研讨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于2025年4月20日圆满结束。本次“‘Al+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示了“AI+虚拟仿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为“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
政策引领职业教育新机遇,以虚拟仿真基座托举大国工匠培养
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高校、职校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恒点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在恒点协助下,共同打磨教学资源案例库;同时以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为核心,打造虚拟研创中心,进而根据自身需求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全新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同时,由恒点量身定制的虚拟仿真一站式解决方案,因地制宜为校方实训基地提供虚拟仿真设备,实现智能化升级。
-
恒点助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打造虚拟仿真智慧实训新范式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为核心,实现实训教学智能化升级,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硬件+软件+内容”一体化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实现了对职业实训教学的升级革新。在数控加工、精密测量、工业机器人装调、智能制造单元、效控机床维修、智能制造生产线、五轴加工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智能制造车间等方面展开教学。
-
关于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的通知
为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加快以“智能化、装备化、体系化、标准化”为趋势的新形态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实效应用,分享实践教学数字化经验,推动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联合恒点虚拟仿真,将于4月20日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
-
大型客机导航系统设计实验:科技赋能,虚实融合,助力人才培养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导航设备/部件所在位置及对应的功能、性能;考察学生结合精度等与综合各项指标选取所需导航系统的精度与使用的系统的套数;进行导航系统故障检测,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导航系统故障,学生需提前设置检测的阈值,进行模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