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社区景观更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负责人:朱润 专业:艺术设计学院 查看项目
南京林业大学 旧城社区景观更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将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相结合的 “城市修补”成为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手段。社区景观更新作为“城市修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用更新织补的理念,修复既有建筑和空间环境,提升社区特色与活力。鉴于实际社区景观更新需要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其周期长、投资高昂且不可逆,本项目采用“真实项目”与“虚拟现实”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种高度虚拟现实的实验教学环境,将社区更新的全过程拆解为多个模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实验兴趣以及创新设计冲动。

南京林业大学 旧城社区景观更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林业大学

实验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将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相结合的 “城市修补”成为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手段。社区景观更新作为“城市修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用更新织补的理念,修复既有建筑和空间环境,提升社区特色与活力。鉴于实际社区景观更新需要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其周期长、投资高昂且不可逆,本项目采用“真实项目”与“虚拟现实”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种高度虚拟现实的实验教学环境,将社区更新的全过程拆解为多个模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实验兴趣以及创新设计冲动。

设计原则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了“公园城市”的新理念,这是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论述的最新成果,也为新形势下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园城市”的理念,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以城市环境提升引导城市发展,在“生态和韧性,绿色和开放,混合和多元”的城市建设基础上,重点强化对人感知的重视,同时特别强调了优美如公园的城市景观和景观城市对人民获得感提升的重要性,切实满足新时代民众对宜居环境的精神需求。

在这一城市建设新理念的推动下,“城市修补”作为一种渐进的、微小的、真正有机的旧城更新导向,已经在中国各城市有了广泛的讨论和实践探索。而社区作为城市生活职能的基本单元,尤其是旧城社区的景观更新成为当下城市修补的基本面。其重点是不断改善旧城社区公共环境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社区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社区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以景观更新为突破口,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实验目的

旧城社区景观更新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在线人机交互操作的方式,构建一种高度虚拟仿真的实验教学环境,将社区更新设计的全过程拆解为多个模块,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环境的虚拟现场看到知识可视化呈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实验兴趣以及创新设计的冲动。本项目包括了社区更新项目的现场勘测、方案设计、方案效益评估、方案互评四个环节,共计8学时。通过各实验环节和步骤的设计,力求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以旧城社区为载体,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加深学生对城市景观设计体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城市景观设计中专业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2)在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中,学生通过交互式操作模式可以全程模拟社区景观更新的完整环节,掌握应用各设计要素及其相关参数,制定出适宜的更新方案,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际设计效果的关联,提升前置课程的教学效果;

3)通过对设计方案经济性、生态性、艺术性的多元量化评估,强化相关行业规范和设计标准,并在虚拟仿真实验中可重复进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统筹协调各设计要素形成最优方案,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

基本要求:

1. 了解城市社区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2. 掌握城市社区的类型和功能。

3. 掌握城市社区景观设计的程序与基本方法。

4. 掌握城市既有社区景观更新的策略和设计要点

5. 能够独立的熟练的进行城市社区景观设计,并完成方案文本。

能力培养要求

1. 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典型案例、基地环境、上位规划、空间发展的系统解读,结合必要的设计理论讲解,树立系统的环境景观设计方法与相关技术体系,培养学生建立完整的综合分析能力了。

2. 设计能力的培养:依据设计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了解社区景观设计中分析、策划、设计的技术关联与系统方法,能够独立的、理性的进行景观设计,能够依据相关行业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景观设计实践。

3.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依托交互式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与设计、深入分析环境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设计素材,针对社区建筑、公共空间、街道环境、公共设施制定更新设计策略,培养良好的创意、创新设计能力。

虚拟仿真实验城市补救拟仿真实验社区改造虚拟仿真实验

相关推荐

  • 航天探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数字化开启宇宙探索之旅

    航天探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数字化开启宇宙探索之旅

    航天探测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恒点创新地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航天探测人才培养,以技术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为一流航天人才团队建设添砖加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训课程可以高度还原航天探测场景,学生可沉浸式体验航天任务全过程,直观了解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参与虚拟任务,能学习项目设计与数据采集分析。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航天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 医学护理虚拟仿真: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实践技能

    医学护理虚拟仿真: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实践技能

    护理虚拟仿真实训是数字化护理实训教学的重要载体,依托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和VR\MR\AR等技术,精准模拟真实的的医疗护理场景和情境,从而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的局限性,为学生打造高度仿真的护理专业实践环境。恒点建设的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结合护理专业XR数字融合工作站、护理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护理专业MR智能互动沙盘等虚拟仿真设备,能够高度还原真实的临床场景。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实训场景缺乏、场地有限和较低的训练频度等问题,导致了对越野跑项目风险评估和处置的教学效果不佳。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推出“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情景的再现,突破了越野跑突发意外场景难以再现的局限,实现了现场实训难以完成的功能。

  •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副处长张金教授,对于AI时代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 AI 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新视野。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