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推动“职教出海”和“高教出海”的有力载体和平台
对于“职教出海”,我们一直讲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教随产出”,产业发展到哪里,职业教育就跟到哪里;第二句话是“校企同行”,学校和企业捆绑在一块才真正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所以“职教出海”和中国国际化企业发展是相随相伴的,是互相助力的。
我们的“职教出海”有“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正在不断的“走出去”。经济发展要靠硬实力,文化发展要靠软实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出海和“职教出海”,两者就是要把中国经济的硬实力和中国文化教育的软实力叠加起来,让中国在世界上更有影响力、号召力、塑造力。
最后,吴岩副部长表示:希望政府去做牵头工作,让企业界和教育界一起努力,在国家级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去推动这项工作,让企业和教育互相成就,让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教育能够走得更稳、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重磅!新增23校!第二轮“双高计划”院校增至220所
第二轮“双高计划”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6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6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每个高水平专业群经费投入为1000万/年。《第二轮“双高计划”标准框架》包括思政工作的引领度、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条件基础的支撑度、建设措施目标的可达成度、政策机制的保障度、成果成效的贡献度等。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
多方合力锻造“大国工匠”,虚拟仿真赋能实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新内涵,新标准!“新双高”与首轮“双高”大不同
新双高”要有新内涵、新标准。要聚焦破解产教深度融合这一本质难题,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在校企双向赋能、双向奔赴,形成发展命运共同体,重塑职业教育发展新体制。
-
虚拟仿真:深化“五金”教学建设,夯实教学新基建,推动产教融合
虚拟仿真助力产教深度融合。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看虚拟仿真如何助力产教融合
“新双高”更加注重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
-
新学期新气象:虚拟仿真赋能高校“强技计划”,让实训更接地气
各大学校正在深度调研,探讨培训合作的可行性。并积极谋划在就业实习期间提供技能培训条件,提高学生岗位适应力。
-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对学校有哪些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工具,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虚拟仿真示范基地的建设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还对学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恒点将探讨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对学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