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基于影像技术的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虚拟仿真
背景与痛点
肝癌,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近40万例,约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47.6%。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仅20%~30%的肝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且5年内复发率仍高达60%~70%。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医学影像技术介导的肝癌综合诊疗,代表现代医学领域的前沿,是精准医疗重要的发展与应用方向。
解决方案:原则与方针
对此,恒点与东南大学以临床病例数据库为支撑,共同设计开发了肝癌诊疗一体化的“基于影像技术的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对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术后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情景模拟,能够解决肝癌诊治中辐射大、人体实训收到伦理法规及空间时间限制等问题,助力卓越影像医生和卓越影像技术人员的培养。
实验围绕“肝癌病理特征”这一底层原理知识点,建立“诊断—治疗—评估”完整临床诊疗环路。涵盖“患者接诊”“影像诊断”“介入手术”“术后评估”四个模块,构思了“认知-分析-综合-深化”递进式的实验层次。旨在对肝癌的影像学诊断及术后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情景模拟,提高使用者的影像诊断水平及介入操作技术,为医学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大的支持。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在整体的实验设计上,本虚拟仿真实验综合采用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自主设计法等实验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影像扫描的原理和方法、肝脏解剖结构以及肝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及介入治疗原则和方法。
学生通过对接诊患者的影响资料观察分析,了解患者的阳性症状、体征等信息,加深对CT/MRI检查图像的感性认知。
学生通过比较法,能够判断病灶的血供及清退情况,可以纵向的掌握肝癌影像学评估过程的CT强化特点等相关知识点。
比较法也用于“介入手术”中治疗前、治疗后血管造影的对比,判断治疗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在“术后影像学评估”环节中,通过对比术前、术后的CT/MR图像,学生可以应用国际公认的肿瘤缓解标准认知、判断的肿瘤治疗前后变化,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控制变量法主要用于CT扫描过程,通过控制CT扫描时间节点,获取高质量的影像图像。可以让学生详细了解某个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固定导管位置、对比剂每秒注入量,改变对比剂注入总量,可获得不同的血管造影表现,让学生对对比每秒注入量、注入总量等参数有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及严谨的科研素质。
血管插管过程为开放式环境,学生可自主探究设计最优的插管路径,深度参与介入手术的过程,最终得到满足设计目标而最高效的设计方案。
结语:
恒点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发设计的“基于影像技术的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虚拟仿真”实验,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协同相应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对于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创新型实践教学、培养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综合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大规格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助推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传统实训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设备更新与虚拟仿真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实训教学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创新
恒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为核心内容,采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完整地还原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场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新能源汽车为当前国家推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最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
-
虚拟仿真解锁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教育创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解决了传统教学痛点,以科学设计原则和全面实验环节助学生攻克知识难关。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将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助力我国新能源领域突破,推动交通行业绿色转型。
-
案例分享 | 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中国矿业大学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共同开发《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学习掌握真实煤矿智能掘进工作面工作环境、设备、配套方式、安全操作流程、关键结构组成及功能等。增强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