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课件编辑器(VRC-Editor)--教师购买方案
项目建设的目的是以项目形式推动教学建设,项目评选认定是为了使典型案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恒点公司结合当前问题,借助自主研发编辑器工具,为学校虚拟仿真项目建设提供解决办法和方案。
目前的虚拟仿真项目不仅能够看,还能够让学生“动起手来”,但虚仿项目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难题:
1、开发周期长、成本高;
2、高校教师与项目开发者沟通脱节,信息传递损失严重,耗时耗力;
3、项目更新困难,对技术公司依赖性强。
恒点公司结合当前问题,自主研发零编程、配置化、模块化的虚仿项目制作工具。
教师使用虚拟仿真实验课件编辑器具有以下优势:
1、便于教师教学设计的实现,可对项目自主持续改进和完善;
2、有利于提升备课和教学效果;
3、有利于降低备课强度,使备课工作量逐渐减少;
4、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丰富,不依赖于开发公司;
5、有利于减少技术人员实现教师课件设计时的信息损耗;
6、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方案:
教师购买编辑器,可享受使用指导和集中培训,可免费获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件基础资源,享受终身使用和维护,享受一对一技术指导。
如果您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需要建设,恒点公司可以提供两种方式:
半自主建设:公司借助制作虚仿项目,成果和工程文件交付教师,教师可自行修改和更新,后续建设由教师借助VRC-Editor,不再依赖公司;
自主建设:公司提供VRC-Editor工具、3D资源库和资源定制,进行应用培训,教师借助VRC-Editor自主开发课件,并进行后续建设。
如果您的项目已与其他公司达成合作,开始建设或已经建设完毕,您可通过购买恒点编辑器获得以下服务:
1、编辑器的终身使用和更新;
2、享受编辑器使用指导和集中培训;
3、拥有更多可自主选择的虚拟仿真课件资源;
4、获得可适用的场景(在虚拟仿真共享平台、学校教学平台、各类管理平台以及工作网等评审平台实现联通,在手机、PC、WEB、VR、AR等各类终端使用);
5、借助恒点虚仿平台,获得更多项目申报页面模板;
6、所制作课件可进入公司资源库,享受推广应用的红利;
7、基于项目成果,建设3D互动PPT用于教学;
8、享受一对一的技术指导解决使用问题。
费用:
1、每个编辑器3万元,包含2个教师账户和2个助教账户的三年使用权;
2、三年后,每年收取编辑器单价10%的授权费、维护费、资源更新费。
其他可选:
1、精品虚拟仿真美术资源定制9.8万/项(原价20万);
2、定制新增程序功能开发,费用4.8万封顶(技术指标可达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申报技术标准)。
相关推荐
-
文艺邂逅“虚拟”,解锁无限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舞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演员能在广袤宇宙、神秘古代遗迹等奇幻场景中穿梭表演;打破了时间的枷锁,使不同时代的艺术元素共融。而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舞台表演,也能够赋能相关人才的培养。
-
虚拟仿真:破解法学人才培养困境的新钥匙
法律教育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然而,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目前仍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类复杂法律情境,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理论教学-虚拟实训-真实实践”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虚实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
案例分享 | 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
在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生物质原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制难以精确预测,使得参数控制的精准度受到限制。为解决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的挑战与痛点,恒点推出了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精确预测和控制气化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解决了生物质原料多样性导致的反应机制难以预测的问题。
-
案例分享 | 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
智能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痛点也日益凸显。如环境感知与适应能力不足,使得机器人难以应对极端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为应对挑战,恒点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对教育和行业人才培养具有深远影响,也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
虚拟仿真助力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教学瓶颈突破
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在一些高危环境中,机器人的应用仍受到诸多限制。这些环境对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些限制,让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科技界和工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的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案例分享 | 烫发剂配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智能教育的烫发剂配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是一次教育与科技的完美邂逅。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未来的日化品化工教育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人才,助力我国染烫行业未来会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顺利转型、健康发展,为消费者带来长远的健康保障。
-
案例分享 |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常州工学院共同开发设计的“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基于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具有相关实训的操作与流程的基础上,还能引入“以人为本、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