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江南运河沿线白蛇传景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中国有着众多世界文化遗产,这些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还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
2014年,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得到国际认可。挖掘大运河历史资源,可以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和创新。此外,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可以让大运河文化在现代继续发光发热,并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当然,传统文化遗产教育仍旧存在诸多挑战,对此,虚拟实验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不仅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也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开辟新途径。
传统文化遗产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文化遗产或文旅教学受限于指导思想、教学条件与讲授手段,往往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1.地域限制。传统教育往往需要学生亲自前往文化遗产地进行实地考察。这不仅限制了那些无法亲临现场的学生,也增加了教育成本和时间安排的难度。对于那些远离文化遗产地的学生来说,这种限制尤为明显。
2.资源保护。实地考察可能会对脆弱的文化遗产造成损害。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育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过于依赖理论讲授,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历史知识与实际的文化遗产联系起来,这限制了他们对文化遗产的深入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4.参与度。由于缺乏创新和互动,学生可能对传统的文化遗产教育感到枯燥无味,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5.知识更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而传统教育可能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技术。
虚拟实验的作用与问题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恒点与江南大学共同开发江南运河沿线白蛇传景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开发教学提供对应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1.地域限制的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需要亲自前往文化遗产地进行实地考察,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加了教育成本。而“江南运河沿线白蛇传景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白蛇传传说核心景观个案的生产性实验,让学生在任何地点都能体验江南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如杭州西湖、苏州和镇江等地的景观,从而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2.资源保护的实现。实地考察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虚拟实验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接触实体文物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和研究,有效避免了对文化遗产的潜在损害。这与国家“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指导思想相呼应,确保了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
3.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可能过于依赖理论讲授,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而虚拟实验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如“历史文化街区导游词拟写、知名景观对联与诗歌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4.参与度的提升。由于缺乏创新和互动,学生可能对传统的文化遗产教育感到枯燥无味。虚拟实验通过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如“运河传说认知”和“运河传说采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保护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对传说核心景观再生产的兴趣,并树立搜集历史文献、观察历史场景、采集历史资料的意识。
5.知识更新的及时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而传统教育可能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技术。虚拟实验可以轻松地集成最新的研究成果,能与2019年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向、目标和任务”相衔接,使得教育内容始终保持最新状态。
结语
本实验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和沉浸感,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和体验平台,使得文化遗产的传承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效,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关推荐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大规格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助推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传统实训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设备更新与虚拟仿真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实训教学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创新
恒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为核心内容,采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完整地还原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场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新能源汽车为当前国家推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最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
-
虚拟仿真解锁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教育创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解决了传统教学痛点,以科学设计原则和全面实验环节助学生攻克知识难关。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将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助力我国新能源领域突破,推动交通行业绿色转型。
-
案例分享 | 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中国矿业大学遵循“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共同开发《智能掘进工作面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学习掌握真实煤矿智能掘进工作面工作环境、设备、配套方式、安全操作流程、关键结构组成及功能等。增强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