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如何赋能生态文明与环保科技教育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仿真技术,如何赋能生态文明与环保科技教育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为了深化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国人大常委会特设这一纪念日。同时,这也有利于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更好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

虚拟仿真为生态保护培养人才

当前,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重视的愈发加深,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虚拟仿真技术逐步被应用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治理技术的教育

早在2022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印发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到“加快建设一批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培育项目”。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以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实验或实操课程在全国各院校落地,有力助推了环保教育的开展、环保技术的研发、环保人才的培养。

虚拟仿真教育对生态环保的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将科技创新更为高效地转化为产业创新,这一过程,既表现为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广,也表现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作为新兴技术的虚拟仿真,其对生态教育和环保人才培养的意义正在于此。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首先,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营造高度还原的自然场景,使学习者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例如,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人们可以亲身经历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后果,从而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还可以模拟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酸雨、洪涝等,让人们切实体会环境破坏的危害,进而树立起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其次,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知识。受限于教育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真实地呈现生态问题的机理,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信息以全方位、立体化、直观化的场景加以展示,使学习者更直接、便利地了解环保知识。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新能源发电厂、环保产业园区、生态农场等场景,学习者能够了解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与环境工程责任感。

虚拟仿真技术避免了高危实验对人与自然造成的破坏

再次,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传统教育采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习者缺乏实操的机会与主动的参与感。虚拟仿真技术更加以人为本,提供互动式的实操体验,帮助学习者缩短理论学习到实际运用的距离。

此外,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教育,减少了对场地的占用,规避了实验和实操教学过程中的风险性、危害性、破坏性,减少了对资源、素材的消耗,从某种意义上,也能够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与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身体力行践行环保主义。

最后,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球化开展,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可以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通过在线开放式课程平台,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和实操的便利,给全社会、全世界以获得相关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共享,促进普通人同环保组织、专家进行互动和交流,提高人类整体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结语

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更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绿色发展,就是寻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环境保护的有效融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保涉及多个交叉学科

由于生态环保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农业、工业、水利、电子、计算机等多个交叉学科,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息息相关,涉及知识门类众多而繁杂,因此需要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恒点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多所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共同设计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新兴技术变革教育,以虚拟仿真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高素质人才反哺技术进步,形成新质生产力要素的良性循环。

 


相关推荐

  •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应对上述挑战,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如“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现代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DDoS攻击、网络防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和防御技术,提升其应对复杂攻击的实战能力。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法学教育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律案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案例库,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锻造法学人才新质生产力。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绿色低碳供冷供暖

    虚拟仿真,赋能绿色低碳供冷供暖

    供冷供暖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推动传统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为传统供冷供暖行业的创新转型提供新型人才团队。虚拟仿真通过真实的数据,模拟现实场景,以三维图像直观呈现。“以虚助实”,将以往“三高三难”的场景,变得低成本、安全、可操作、易呈现,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门槛。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恒点新闻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105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129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重磅!758项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发布

      279

    近日,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包含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基本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要素。此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如下。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