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跃升
2024年,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行业在人工智能引领下加速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而其中,占地表总面积70.8%、2023年生产总值接近10万亿元的海洋无疑是关键版图之一。
海洋是地球宜居的命脉,是维系人类生存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特别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引领发展。
海洋工程作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领域,一直面临着复杂环境、资源管理和设备运维等挑战。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科技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的应用给海洋工程带来巨大机遇和改变,智慧海洋成为海洋科技的核心内涵。
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海洋”
当今,人工智能技术正大踏步走向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个方面,其在海洋装备领域的应用广度、深度和成效也日新月异,并呈现出多领域、多维度及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涵盖了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交通航运、环境监测、生态保护、安全保障、新兴产业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智慧海洋建设的变革性前景。
在以往,海洋探测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孪生网络,可以快速提取和分析海洋数据,为海洋工程人员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算法,可以对海洋气象进行预测和分析,还能够模拟海洋中不同的气候模式,并通过与历史气候数据的比对,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海底资源勘探是海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海洋勘测技术花费时间长、工程费用高、危险性大,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处理图像和信号,快速分析出勘探区域的情况,实现精准勘探,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进一步发展,智慧海洋建设是当前和未来海洋事业的必然趋势。通过智慧海洋采集到及时有效的海洋数据,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感知海洋、了解海洋,从而为人类开发海洋资源提供方向性指导。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
为海洋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随着“智慧海洋”的深入推进以及海洋经济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亟待培养更多能够应对海洋未来挑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也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等的深度融合,以智助教、以智助学,开发智能学伴与智能助教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工智能与教育正深度融合。
过去传统的海洋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三张皮”相脱离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在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逐渐成为海洋类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虚拟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并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手段的全新教学模式。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模拟如海底地形、水流、潮汐等海洋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海洋中探索各种实验。一方面节省了出海成本,降低了出海风险,给予部分没有条件设立海上实践课程高校的学生以出海体验;另一方面一些极端环境、痕量、高难度实验平台也得以搭建,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拓展了教学内容。再次,虚拟仿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模拟多种工程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由恒点支持建设的河海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了《海平面上升环境下的海堤防护》《复杂水下环境高精度导航》等虚拟仿真课程,通过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热情,打破了传统海洋工程教学中实验空间、大型设备的制约,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成为高校培养海洋工程人才的新引擎。
南京恒点是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公司持续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南京恒点将不断创新,持续在虚拟仿真行业深耕,响应国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025-83222290。
相关推荐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绿色低碳供冷供暖
供冷供暖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推动传统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为传统供冷供暖行业的创新转型提供新型人才团队。虚拟仿真通过真实的数据,模拟现实场景,以三维图像直观呈现。“以虚助实”,将以往“三高三难”的场景,变得低成本、安全、可操作、易呈现,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门槛。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