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跃升
2024年,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行业在人工智能引领下加速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而其中,占地表总面积70.8%、2023年生产总值接近10万亿元的海洋无疑是关键版图之一。
海洋是地球宜居的命脉,是维系人类生存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特别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引领发展。
海洋工程作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领域,一直面临着复杂环境、资源管理和设备运维等挑战。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化科技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的应用给海洋工程带来巨大机遇和改变,智慧海洋成为海洋科技的核心内涵。
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海洋”
当今,人工智能技术正大踏步走向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个方面,其在海洋装备领域的应用广度、深度和成效也日新月异,并呈现出多领域、多维度及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涵盖了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交通航运、环境监测、生态保护、安全保障、新兴产业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智慧海洋建设的变革性前景。
在以往,海洋探测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孪生网络,可以快速提取和分析海洋数据,为海洋工程人员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算法,可以对海洋气象进行预测和分析,还能够模拟海洋中不同的气候模式,并通过与历史气候数据的比对,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海底资源勘探是海洋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海洋勘测技术花费时间长、工程费用高、危险性大,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处理图像和信号,快速分析出勘探区域的情况,实现精准勘探,降低勘探成本和风险。
未来随着数字技术进一步发展,智慧海洋建设是当前和未来海洋事业的必然趋势。通过智慧海洋采集到及时有效的海洋数据,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感知海洋、了解海洋,从而为人类开发海洋资源提供方向性指导。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
为海洋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
随着“智慧海洋”的深入推进以及海洋经济与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亟待培养更多能够应对海洋未来挑战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也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等的深度融合,以智助教、以智助学,开发智能学伴与智能助教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工智能与教育正深度融合。
过去传统的海洋领域人才培养体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三张皮”相脱离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在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逐渐成为海洋类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虚拟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并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手段的全新教学模式。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模拟如海底地形、水流、潮汐等海洋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的海洋中探索各种实验。一方面节省了出海成本,降低了出海风险,给予部分没有条件设立海上实践课程高校的学生以出海体验;另一方面一些极端环境、痕量、高难度实验平台也得以搭建,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拓展了教学内容。再次,虚拟仿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模拟多种工程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由恒点支持建设的河海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了《海平面上升环境下的海堤防护》《复杂水下环境高精度导航》等虚拟仿真课程,通过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热情,打破了传统海洋工程教学中实验空间、大型设备的制约,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成为高校培养海洋工程人才的新引擎。
南京恒点是一家虚拟仿真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服务商,公司持续专注于信息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南京恒点将不断创新,持续在虚拟仿真行业深耕,响应国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需求方面,欢迎随时咨询我们:025-83222290。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冷链物流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与突破
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冷链物流环境,包括温度控制、货物装卸、运输路线规划等,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这种互动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还能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模拟一些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货物泄漏等,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这些紧急情况。
-
案例分享|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项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及“工业设计”,涉及《家具史》《经典家具赏析》等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实验覆盖古典家具造型结构、装饰纹样及涂饰工艺等基本知识及鉴赏,常见病害形式、产生机理、结构与涂层修复及工具等多个重要知识点。项目采用“虚+实+虚”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型、综合实践型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
多方合力锻造“大国工匠”,虚拟仿真赋能实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虚拟仿真技术融合非遗文化新业态,为新科技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活跃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构建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形式,乃至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有助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案例分享 |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跨文化交际训练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推动高科技高质量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在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同时,也为日后国际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础。
-
语言教学新维度: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当前,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被视为教育行业的一个新起点,它不仅改变了教育方式,还推动了教育行业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教育领域的一大步。
-
文理互助,虚拟仿真推动跨文化教育人才培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时代越是向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