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沙生植物生理学参数测定及水分管理的虚拟仿真实验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防沙治沙3.05亿亩,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重点区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沙生植物的生理学参数研究对于沙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动态,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生态恢复策略。但有关实验的开展,却面临诸多现实瓶颈。
背景与痛点
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实地测定生理参数和水分管理的实验操作非常困难。野外数据收集存在极大挑战,要求实验者在沙漠环境中进行实地考察,这可能会受到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高温、干旱等。
沙生植物的生理学参数测定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如光谱仪、气体交换测量系统、水分传感器等。这些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通常很高。
获取复杂,分析难度大,且模拟过程面临时间段较长的问题。需要对多种植物进行采样,并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植物种类以及要确保采样的广泛性和随机性,植物需水量、水分状况、土壤含水量等测定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实验条件难以达到上诉要求。
传统教学方法可能过于依赖理论讲授,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操作,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深入理解沙生植物的生理学参数测定与水分管理过程的能力。传统教材和教学内容更新可能滞后于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研究和应用。
解决方案
面对实验教学问题,恒点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推出了沙生植物生理学参数测定及水分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旨在通过创新的虚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和研究的效率和效果。
1.模拟真实环境
利用最新的仿真技术,模拟出逼真的沙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到与实地相同的挑战。实验可以反复进行,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熟悉和掌握关键的操作技能。
2.降低成本
虚拟仿真实验大幅降低了实验成本。学生不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也不需要承担运输和维护的费用,也不会额外产生住宿费用,不用忍受极端恶劣的室外环境。这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在安全的环境下享受到更高质量教育资源。
3.简化数据分析
直观的数据分析工具,将复杂的SPAC水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以图形和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数据分析的技巧。
4.增强互动性
通过设计互动式学习模块,如模拟操作和角色扮演,我们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同时,也能够锻炼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互动性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乐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实时反馈与评估
该实验还结合了量化评估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操作技能。这种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6.灵活的学习路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模块,进行深入研究。教学资源丰富,包括视频教程、在线讲座和专家访谈,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实验平台鼓励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将生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7.可持续发展教育
该实验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结语
沙生植物生理学参数测定及水分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不仅是一个教学工具,更是一个培养未来生态守护者的平台。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安全、经济、互动的环境中,深入理解沙生植物的生态价值和生理特性,掌握关键的水分管理技能。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宝贵的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样的教育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传统绘画教育受制于“名师资源稀缺”“材料损耗高昂”“技法可视化不足”等因素,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成本临摹”“名师资源不均”等难题,为院校打造“零损耗、全场景、可溯源”的数字化教学体系。虚拟仿真能够复现名家真迹的笔法轨迹与墨色变化,模拟不同画派的手法,实现透视、回溯、跨时空临摹等途径,化解教学资源不足、技法动态演示不足问题,降低教学和试错成本。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案例分享 | 深空探测科学教育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打造深空探测科学教育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项目将嫦娥四号国家重大型号工程转化为虚拟实验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航天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天体运动基本原理、地月轨道转移原理、变轨速度计算方法、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姿态控制计算方法及深空中继通信原理等知识点。
-
航天探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数字化开启宇宙探索之旅
航天探测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恒点创新地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航天探测人才培养,以技术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为一流航天人才团队建设添砖加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训课程可以高度还原航天探测场景,学生可沉浸式体验航天任务全过程,直观了解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参与虚拟任务,能学习项目设计与数据采集分析。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航天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
医学护理虚拟仿真: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实践技能
护理虚拟仿真实训是数字化护理实训教学的重要载体,依托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和VR\MR\AR等技术,精准模拟真实的的医疗护理场景和情境,从而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的局限性,为学生打造高度仿真的护理专业实践环境。恒点建设的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结合护理专业XR数字融合工作站、护理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护理专业MR智能互动沙盘等虚拟仿真设备,能够高度还原真实的临床场景。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