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开学季|盘点虚拟仿真应用为教育带来的四大新变化
通过融合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虚拟仿真的应用生动还原了实际场景中的操作流程与现场环境。借助先进的系统控制技术,它能实现高度动态且逼真的模拟体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操环境与实验室中,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深度互动,从而有效促进知识理解和技能运用。
这种前所未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帮助教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重大的转变,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变化一
教学技术的升级
传统的智慧教室本质是电脑机房或多媒体教室,而传统的实验与实操教学则离不开实验室与实训场地,两者之间往往不存在直接的联系。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到来,促成了两者的深度融合,改变以往教学效率低、管理难、功能单一的短板。
恒点推出XR数字融合工作站,通过空间计算能力、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沉浸式体验,为传统机房、智能教室、实训基地等的升级,提供多元集成的模块化综合解决方案,助力普通机房与实验室或实训场地融合升级为虚拟仿真实训室。
作为一种高度集成的硬件和软件平台,XR数字融合工作站其同时具备了鼠标、键盘,以及虚拟仿真专用OS 、头戴显示设备、触控显示器、互动交互定位系统、12键摇杆,既可以作为普通电脑使用,也可以支持AR、VR、MR等虚拟仿真操作。
变化二
教学模式的颠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即使使用多媒体设备,依旧没有转变单方面知识灌输的形式。而实验或实操则离不开高昂的设备、素材的消耗,同时具有一定风险性。虚拟仿真教学带来的改变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还在于其对教学模式的深层改革。
虚拟仿真实验或实操不再满足于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从传统的讲授式向互动式、探究式的转变。教师也可以借助平台课程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虚拟仿真软件能显著降低教学成本。它无需实体空间,减少了对高昂硬件设施的依赖,同时避免了因设备老化而产生与素材消耗的持续投入,使高校能够在有限的预算内提供高质量的实验或实训课程。
在虚拟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在低风险条件下开展复杂的操作,进行反复练习与试错而无需担心人身安全或设备损坏。这种鼓励动手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实操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有效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变化三
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模式转变从根本上来讲,反馈出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往的教学受限于条件轻视实践操作,只重视理论教学。结果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脱节。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的广泛应用,不仅仅解决了这一突出问题,还纠正了其他的成见。
一直以来,社会上都流传着重视理科、轻视其他学科的偏见。看似只需要“死记硬背”的文科,却又和艺术学科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实则是此类专业更考验实际操作,及这一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并且评价标准更为多元。
有意思的是,虚拟仿真这一高科技的教学应用,反而有助于“偏科”的成见得到纠正,并且补足传统文科、艺术等专业实操条件不足、评价标准单一的短处。虚拟仿真实操能够提供大量的案例与不断更新的素材库,并且内置更为全面科学的评价系统。
另一方面,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能够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教师把控教学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实际需求,因人而异制定培养策略并不断地及时调整。
恒点的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VRC-Editor能够精准模拟材质、环境、光线,并以高度仿真的物理引擎运行驱动,兼容VR头戴显示、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主流设备,并允许多人协作。其基于零编程、流程化、模块化的使用理念,允许教师自行解决配套课程开发。
变化四
教学空间的突破
恒点在慕课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出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大规模在线开放实验室),增加了具有互动性的实操内容。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通过在线平台开展学习,也助力课程资源从校园走向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实现。
结语
基于虚拟仿真的开发与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建设,恒点与院校开展全面合作,共同开发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实训资源。这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打通了人才、教育、科技这三大新质生产力要素的良性循环。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冷链物流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与突破
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冷链物流环境,包括温度控制、货物装卸、运输路线规划等,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这种互动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还能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模拟一些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货物泄漏等,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这些紧急情况。
-
案例分享|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项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及“工业设计”,涉及《家具史》《经典家具赏析》等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实验覆盖古典家具造型结构、装饰纹样及涂饰工艺等基本知识及鉴赏,常见病害形式、产生机理、结构与涂层修复及工具等多个重要知识点。项目采用“虚+实+虚”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型、综合实践型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
文化传承的数字化篇章,虚拟仿真的新业态应用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正站在一个崭新的十字路口。特别是手工艺品,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民俗内涵,其修复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恒点与高校开启深度合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
多方合力锻造“大国工匠”,虚拟仿真赋能实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虚拟仿真技术融合非遗文化新业态,为新科技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活跃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构建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形式,乃至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有助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案例分享 |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跨文化交际训练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推动高科技高质量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在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同时,也为日后国际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础。
-
语言教学新维度: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当前,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被视为教育行业的一个新起点,它不仅改变了教育方式,还推动了教育行业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教育领域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