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助力高校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已经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在零部件加工领域,智能制造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改变了传统的加工模式,引领制造业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传统的智能制造教育方式正面临诸多挑战,如高昂的成本、复杂的结构以及有限的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能够解决这些难题,引领智能制造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虚拟仿真技术在智能制造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以其沉浸式学习和交互式操作的特点,为智能制造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通过建立智能制造结构及其成型过程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观察和理解智能制造的每一个细节,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的模拟实验,不仅涵盖了智能制造的结构特点和运动原理,还通过虚拟拆装系统,让学生能够对智能制造进行实际操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高校通过3D-LED交互显示系统,用于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在教师集中讲授后,提供逼真的虚拟环境供学习者进行实践训练。学习者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模拟操作、协同演练和决策训练,以提高技能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过网络连接,可以将多个异地实训室连接起来,构建一个虚拟的大教室环境,实现异地授课的目标。一位老师可以同时给多个异地教室上课,学生可以在各自的实训室中参与教学活动。这种系统的优势在于节省了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学习场景。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实训室的同学互动协作,促进交流和合作。
3D-LED交互显示系统还能应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训环境中,能够为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提供强大的工具支持。通过可视化演示、实时示范、交互式教学和实时注释等功能,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训项目标、操作要点和技巧,促进他们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虚拟仿真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
模具设计与智能制造产业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模具是零部件加工的重要工具,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智能设计系统能够根据零部件的图纸和加工要求,自动生成模具的三维模型和加工路径,同时,系统还能够对模具的结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效率。
恒点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模具认知与组装虚拟仿真实验,涵盖了不同种类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运动原理等知识点,要求系统模块多样、界面友好、交互手段丰富,能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实验坚持“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的原则,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降低实验的成本与危险性,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以及反复试错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三板模展示虚拟仿真实验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观察三板模的爆炸展示,了解其结构特点,并通过智能制造组装实验,熟练掌握智能制造的装配技巧。这种“虚实结合,逐步深化”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
后模斜抽芯模、斜顶模、哈夫模以及潜水口模等其他智能制造类型,也通过相似的虚拟仿真实验流程,让学生熟悉其结构,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装配。这些实验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降低了事故风险,确保了培训过程的安全可靠。
结语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智能制造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极大地推动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案例分享 | 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
小麦变量施肥是精细农业的典型作业种类和重要内容,是当前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南京恒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晦涩的知识原理通过直观的三维图像加以演绎,将采集自真实世界的数据以高度仿真的形式重现于系统之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教学体验。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