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大洗牌” ! 教育部:动态调整本科专业,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兴专业建设
近年来,高校专业优化调整频率明显加快。就在不久前,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进行了招生。但与此同时,多所高校官宣了部分专业撤销或暂停招生。
高校专业“洗牌”
人工智能赋能新兴专业建设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会上提到,今年,增设了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是空前的。
吴岩表示,如何办好本科,我们有两句话:一句话是“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第二句话是“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教材、实习、实验、实训等,都要集成在本科专业这个平台上。
下一步,教育部将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的要求,在三个适配度上下功夫:
第一,要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国家战略急需的适配度。
首先,要深化“四新”建设,这“四新”建设就是指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次,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关键战略领域,布局新兴专业,扩大急需紧缺专业布点,特别要提高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高质量发展的响应度,更加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第二,要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适配度。
今年年初,在黑龙江、浙江、河南、重庆、陕西等省市开展了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发展匹配度评估,明年将进一步扩大范围。通过这一举措,积极推进各地结合本区域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实际,打造优势特色专业集群,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机制,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
第三,要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
将以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内涵建设,有针对性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专业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正确把握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智育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强化核心素养培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朝气蓬勃、追逐梦想的时代新人。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
促进高校育人水平提升
当前,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引发第三次教育革命。教育正在经历跨国、跨校、跨界、虚拟与现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据驱动的研究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深度,促进了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
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计划在三年内,在全国汇聚一批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发展方面具有特色经验的高等学校,围绕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应用深入开展教学实践,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虚拟仿真教学环境建设与创新应用案例,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交流平台,以高质量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促进高等学校数字化转型和育人水平提升。
在高等教育领域,虚拟仿真实训作为一种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验模拟的教学工具,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创新教育方式之一。
1、构建递进式、综合性教学内容
通过虚拟仿真,能够模拟各种实验条件和操作过程,学生可以在没有物理限制的情况下,体验到实验教学的全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实验课程的内容,也降低了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依赖,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并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可持续性。
2、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实训教学服务能够实现虚实结合。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通过重复和再现实验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原理,这不仅提高了实习的效率,还确保了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3、以虚补实、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探索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以虚补实,增强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得以相互补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学习体验更加丰富。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实训将更加真实、互动和智能化。它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学习体验。此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也将在远程教学、在线教育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教育公平,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愿景成为现实。
相关推荐
-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应对上述挑战,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如“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现代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DDoS攻击、网络防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和防御技术,提升其应对复杂攻击的实战能力。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法学教育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律案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案例库,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锻造法学人才新质生产力。
-
案例分享 | 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
在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生物质原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制难以精确预测,使得参数控制的精准度受到限制。为解决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的挑战与痛点,恒点推出了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精确预测和控制气化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解决了生物质原料多样性导致的反应机制难以预测的问题。
-
案例分享 | 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
智能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痛点也日益凸显。如环境感知与适应能力不足,使得机器人难以应对极端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为应对挑战,恒点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对教育和行业人才培养具有深远影响,也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
虚拟仿真助力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教学瓶颈突破
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在一些高危环境中,机器人的应用仍受到诸多限制。这些环境对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些限制,让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科技界和工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的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
从机器人扭秧歌,看虚拟仿真如何为机器人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今年春晚,秧歌舞与充满科技感的尖端机器人完美融合地整活。飞速发展的机器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可观,由于机器人产业的人才培养涉及跨学科、多学科的内容,跨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机器人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开发实验教学产品,共建一系列与机器人相关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恒点还提供“先进控制技术与机器人一体化”智能实训室这一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培养出更多具备科学素养与创造思维的未来人才。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案例分享 | 建筑辐射供冷供热系统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辐射供冷供热系统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不仅能够解决传统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实训教学提供一个直观、便捷、高效的技术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辐射供冷供热系统的设计要点和性能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