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脑神经元网络电信号微电极采集与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日前,由华为登记的“控制刺激器的方法、刺激器、脑机接口系统和芯片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更新。早在去年6月,华为就曾公布一项技术专利。今年9月,华为与中软国际教育、浙江强脑共同签署实训中心合作协议,在培育脑机人才和科研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领域之一,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新兴技术,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前置技术,人们必须对复杂的神经系统开展研究,探索生物电信号的奥秘。
然而生物神经结构及其信号极为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相关专业课程教授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有望改变目前专业中受制于教学瓶颈的境况。
背景与痛点
神经产生的电信号本身具有普遍性,动作电位是组成电信号的基本通用单元,在不同动物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电信号的传递又具有特殊性,大脑通过神经元庞大的数量与其形态与连接的多样性,对电信号进行反复的编码与加工,从而赋予其不同的生理意义,而人类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结构之一。这些微观且复杂的机理往往难以直观呈现。
生物实验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与材料,具有一定成本门槛。与此同时,其具有物理、化学实验不具备的特殊性,其对操作条件的要求往往更高,任意变量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截然相反。并且生物实验往往涉及伦理问题,具有不可逆转的风险性。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与思路
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地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相关教学,共同开发脑神经元网络电信号微电极采集与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本实验课程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实验环节,实现细胞培养环境和仪器的认知、神经元放电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分类。同时,每一个实验环节同样遵循“循序渐进式”的设计思想。
实验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提示、结果解释、错误分析等交互式模块,每个学生的学习场景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前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反复、重点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根据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实验将科研内容和数据进行细化和分解,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实施、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以真实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点的兴趣,并有效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实验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合理化教学难度;交互式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操与探究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验开展过程中,校方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① 以兴趣为牵引的课程思政教学法
本实验以国家脑科学研究重大需求、南航脑机接口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三个维度出发,将实验、教学与思政融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使命担当。实现相关基础知识的获取、实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报国奋斗的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②以学生为主体的容错探究式教学方法
本实验具有大量的容错实验路线,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在不同的操作流程及参数设置下均可以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并对应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实现探究性的实验流程。
③ 以任务为主线的驱动式教学法
本实验内容可以分解为若干子环节,明确任务目标,以有效完成任务为考核目的的实验教学方法。本实验在教学上可以实现 “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破应试教育的固有缺陷,试验系统还内置全新的考评系统,“客观化”全程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多元化”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本实验可以全程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各个环节结果,从而可以根据核心环节的操作过程,动态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教师从知识点掌握、试错过程、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结语
立足当下,打好基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的培养是脑机开发的第一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神经科学人才培养,进而反哺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关推荐
-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应对上述挑战,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如“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现代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DDoS攻击、网络防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和防御技术,提升其应对复杂攻击的实战能力。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案例分享 | 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虚拟仿真实验
高校在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单一、信息化教育滞后、学生实习与实践机会有限、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等痛点。针对上述痛点,恒点开发《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的参与刑事庭审质证的全部过程,获得充分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成为既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战能力和独特视角的卓越法律人才。
-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法学教育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律案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案例库,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锻造法学人才新质生产力。
-
重磅!758项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发布
近日,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包含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基本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要素。此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如下。
-
可再生能源教育的虚拟仿真创新之路
在可再生能源的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往往受到实验设备、时间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限制。恒点创新性地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实验教学,面向现实企业需求,解决人才培养的痛点堵点问题。实验课程采用控制变量法,结合目标设定反演法,真实还原实体实验课程的精髓。同时恒点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灵活的学习环境,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创新学习需求。
-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为新能源行业夯实人才基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而在高校培养方面,传统能源专业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缺少对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无法满足培养新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此,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技术创新运用推动教学变革,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等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