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脑神经元网络电信号微电极采集与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日前,由华为登记的“控制刺激器的方法、刺激器、脑机接口系统和芯片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更新。早在去年6月,华为就曾公布一项技术专利。今年9月,华为与中软国际教育、浙江强脑共同签署实训中心合作协议,在培育脑机人才和科研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领域之一,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新兴技术,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前置技术,人们必须对复杂的神经系统开展研究,探索生物电信号的奥秘。
然而生物神经结构及其信号极为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相关专业课程教授方面显得捉襟见肘。虚拟仿真技术的引入,有望改变目前专业中受制于教学瓶颈的境况。
背景与痛点
神经产生的电信号本身具有普遍性,动作电位是组成电信号的基本通用单元,在不同动物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电信号的传递又具有特殊性,大脑通过神经元庞大的数量与其形态与连接的多样性,对电信号进行反复的编码与加工,从而赋予其不同的生理意义,而人类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结构之一。这些微观且复杂的机理往往难以直观呈现。
生物实验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与材料,具有一定成本门槛。与此同时,其具有物理、化学实验不具备的特殊性,其对操作条件的要求往往更高,任意变量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截然相反。并且生物实验往往涉及伦理问题,具有不可逆转的风险性。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与思路
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地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相关教学,共同开发脑神经元网络电信号微电极采集与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本实验课程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分为循序渐进的三个实验环节,实现细胞培养环境和仪器的认知、神经元放电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分类。同时,每一个实验环节同样遵循“循序渐进式”的设计思想。
实验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提示、结果解释、错误分析等交互式模块,每个学生的学习场景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前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反复、重点练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根据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实验将科研内容和数据进行细化和分解,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实施、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以真实的案例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点的兴趣,并有效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实验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设置,合理化教学难度;交互式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操与探究能力,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验开展过程中,校方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① 以兴趣为牵引的课程思政教学法
本实验以国家脑科学研究重大需求、南航脑机接口特色发展和人才培养三个维度出发,将实验、教学与思政融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使命担当。实现相关基础知识的获取、实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报国奋斗的思想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②以学生为主体的容错探究式教学方法
本实验具有大量的容错实验路线,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在不同的操作流程及参数设置下均可以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并对应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实现探究性的实验流程。
③ 以任务为主线的驱动式教学法
本实验内容可以分解为若干子环节,明确任务目标,以有效完成任务为考核目的的实验教学方法。本实验在教学上可以实现 “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破应试教育的固有缺陷,试验系统还内置全新的考评系统,“客观化”全程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多元化”评价学生综合能力。本实验可以全程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各个环节结果,从而可以根据核心环节的操作过程,动态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教师从知识点掌握、试错过程、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结语
立足当下,打好基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的培养是脑机开发的第一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神经科学人才培养,进而反哺相关产业发展,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关推荐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案例分享 | 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
小麦变量施肥是精细农业的典型作业种类和重要内容,是当前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南京恒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晦涩的知识原理通过直观的三维图像加以演绎,将采集自真实世界的数据以高度仿真的形式重现于系统之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教学体验。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大规格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助推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传统实训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设备更新与虚拟仿真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实训教学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