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逐步渗透到纺织产业中,为纺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突破,成为当下纺织行业转型的重要课题。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
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新质生产力不仅强调传统劳动要素的优化组合,还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现代技术的引入。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纺织行业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响应能力。此外,绿色可持续生产方式的探索,也为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在纺织行业中,生产环节的复杂性和工艺流程的多样性对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质生产力在纺织行业的深度应用,有望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当前,纺织行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已经出现了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趋势。随着技术不断革新,纺织行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进步。这不仅促进了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发展,特别是在推动产业绿色发展、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纺织行业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高校纺织专业
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纺织服装类企业岗位对员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既要具备现代营销管理、大数据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获取与应用等职业能力,又要具有纺织服装行业文化认同等职业素养。纺织服装类专业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载体,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
就行业而言,需要具有交叉学科知识,具有前瞻性、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就市场而言,需要具有行业专业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就企业而言,需要即招即用的设计、研发、转化、生产人员。这就要求相关人才要具有综合创新创业能力、产品开发与品质控制综合能力、智能设备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绿色纺织理念推广与应用能力、高技术原料与产品开发应用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纺织设计、生产、管理和贸易中的应用能力等。
对于传统纺织工程专业而言,对标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框架体系,其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专业覆盖面窄,难以适应纺织生产链长、使用材料品种多、工艺复杂的特点。
其次,课程设置学科和专业基础课课时偏多,内容偏重生产原理和工艺类,难以适应当前纺织工业飞速发展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人才的需要。
最后,由于企业生产现代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学生到企业实习无从下手,难以取得真正的实践训练效果。传统纺织工程专业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虚拟仿真
赋能纺织专业变革
新经济时代,纺织生产从标准化走向柔性化、从单一走向综合,这对纺织服装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纺织专业实训教学中,受纺织机种类多难以配全、机构运动配合速度快、纺织机械运作原理不可见等限制,教学过程不易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而纺织学科转型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的日益成熟,纺织类虚拟仿真应运而生,为纺织专业职业教育带来革新。
纺织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三维建模等技术,精心构建与真实工作环境高度相似的虚拟仿真环境,模拟纺织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纱线准备、织造、印染、后处理等各个环节,纺织专业实训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虚拟仿真技术为纺织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操作机会,通过虚拟仿真,学生可以反复的实践操作,如纺织设备的拆装、调试,生产流程的控制等,直到熟练掌握为止,有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
虚拟仿真实训能够模拟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生产情况,如纱线张力、织造速度、印染温度等。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学生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找到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
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可以给学生提供安全无风险的学习环境,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伤害。虚拟仿真实训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纺织专业虚拟仿真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锻造纺织行业新生产力。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虚拟仿真技术,重塑无人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无人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入大家的视野之中。虚拟仿真技术为无人机专业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途径和操作机会。学生能够反复演练无人机的组装拆解、飞行控制、无人机群体协同与自主避障等核心技能。恒点虚拟仿真的VR实训手段为无人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提供了新教学方式。
-
2024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怀进鹏:2025年将开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新三年;实现“用得好才是硬道理”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年来,建成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应用为王”。践行人民属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立足点;把握战略属性,把赋能教育变革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突破点。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
虚拟仿真技术,释放城市建筑的艺术细胞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水平提升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探索教育转型、助力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恒点扎根垂直领域,拓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为城建艺术人才培养赋能。
-
案例分享 | 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
通过这种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这些知识,显著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在真实的核事故应急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技术驱动的教育模式,将为核事故应急监测领域培养出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核安全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