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纺织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逐步渗透到纺织产业中,为纺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突破,成为当下纺织行业转型的重要课题。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
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新质生产力不仅强调传统劳动要素的优化组合,还包括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现代技术的引入。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纺织行业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响应能力。此外,绿色可持续生产方式的探索,也为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在纺织行业中,生产环节的复杂性和工艺流程的多样性对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质生产力在纺织行业的深度应用,有望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当前,纺织行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已经出现了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趋势。随着技术不断革新,纺织行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进步。这不仅促进了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还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发展,特别是在推动产业绿色发展、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纺织行业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高校纺织专业
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纺织服装类企业岗位对员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既要具备现代营销管理、大数据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获取与应用等职业能力,又要具有纺织服装行业文化认同等职业素养。纺织服装类专业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载体,是影响学生发展最直接的中介和变量。
就行业而言,需要具有交叉学科知识,具有前瞻性、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就市场而言,需要具有行业专业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就企业而言,需要即招即用的设计、研发、转化、生产人员。这就要求相关人才要具有综合创新创业能力、产品开发与品质控制综合能力、智能设备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绿色纺织理念推广与应用能力、高技术原料与产品开发应用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纺织设计、生产、管理和贸易中的应用能力等。
对于传统纺织工程专业而言,对标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框架体系,其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专业覆盖面窄,难以适应纺织生产链长、使用材料品种多、工艺复杂的特点。
其次,课程设置学科和专业基础课课时偏多,内容偏重生产原理和工艺类,难以适应当前纺织工业飞速发展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人才的需要。
最后,由于企业生产现代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学生到企业实习无从下手,难以取得真正的实践训练效果。传统纺织工程专业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虚拟仿真
赋能纺织专业变革
新经济时代,纺织生产从标准化走向柔性化、从单一走向综合,这对纺织服装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纺织专业实训教学中,受纺织机种类多难以配全、机构运动配合速度快、纺织机械运作原理不可见等限制,教学过程不易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而纺织学科转型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的日益成熟,纺织类虚拟仿真应运而生,为纺织专业职业教育带来革新。
纺织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依托先进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三维建模等技术,精心构建与真实工作环境高度相似的虚拟仿真环境,模拟纺织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纱线准备、织造、印染、后处理等各个环节,纺织专业实训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虚拟仿真技术为纺织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操作机会,通过虚拟仿真,学生可以反复的实践操作,如纺织设备的拆装、调试,生产流程的控制等,直到熟练掌握为止,有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
虚拟仿真实训能够模拟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生产情况,如纱线张力、织造速度、印染温度等。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学生可以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找到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
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可以给学生提供安全无风险的学习环境,避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伤害。虚拟仿真实训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纺织专业虚拟仿真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纺织行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锻造纺织行业新生产力。
相关推荐
-
响应教育部职教新标准,虚拟仿真驱动职业院校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标志着职业教育正式迈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恒点依托十余年技术积淀,构建“平台+内容+服务”全链条解决方案,为职业院校提供高度仿真的虚拟仿真实训软硬件一体化建设,赋能职业教育实训,化解“三高四不”教学难题,促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大规格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助推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传统实训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设备更新与虚拟仿真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实训教学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创新
恒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为核心内容,采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完整地还原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场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新能源汽车为当前国家推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最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
-
虚拟仿真解锁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教育创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解决了传统教学痛点,以科学设计原则和全面实验环节助学生攻克知识难关。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将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助力我国新能源领域突破,推动交通行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