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大会,科技教育助力强省建设
前不久,江苏全省教育大会召开。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教育越来越成为提升江苏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因素,越来越成为江苏勇挑大梁、多作贡献的先导支撑。江苏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作为优先发展的教育,必须要继续走在前列,建设教育强省。
推进现代化建设,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来推动,人才培养依靠教育来实现。为此,教育从业者应当理顺三者的相互关系,把握其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对掌握先进科学知识与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也要求教育培养模式必须与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催生了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新工具,进而推动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教育领域产生变革性影响,促进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专业建设方面紧密对接实际岗位的需求、标准,尤其在电气自动化、智能制造等标杆专业,与多所行业头牌企业合作,引入了多台实操设备,构建真实的职业训练场景,努力打造和完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及精品课程。
在这一过程中,恒点为其提供了定制化的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以XR数字融合工作站、3D-LED交互显示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专用系统等软硬件设施,为其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并完美衔接学校现有设备,实现实训教学的虚实结合,降低实训教学成本与风险,解决传统实验实训教学“三高四不”难题,提升实训教学在整体教学内容的占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其中XR数字融合工作站,既可以作为普通电脑使用,也可以支持支持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等虚拟仿真操作。其空间计算能力、虚拟显示与交互功能,为补齐传统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短板,提供多种组合形式,可以更好地融入不同教学模式。
在先前开展技术合作的基础上,这些工作站可以较好地与学校业已投入使用的各个大型实训设备实现对接,从而以较小的成本完成对传统实训场地的智能升级改造,进而实现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
作为一家南京本土企业,恒点立足江苏、服务全国,通过校企合作,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职业学校共同探索职业教育实训教学变革发展的新路径,尝试建立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协同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江苏产业转型升级,为制造强国、强省建设打好人才基础。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应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挑战,推动教育行业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培育新质生产力。
相关推荐
-
中文教育全息虚拟演播系统,引领中文教育专业数字化变革
新一代数字教学手段挑战传统课堂物理限制,全息技术与虚拟演播技术融合,实现沉浸式体验。高度互动性和个性化定制,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虚拟仿真硬件设备赋能数字化变革,支撑硬件包括全息虚拟演播显示屏等。中文教育全息虚拟演播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教育技术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沉浸化方向的发展。它不仅为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全球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了引导职业教育领域系统化、规范化地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简称《指引》)。《指引》内容包括总体目标、原则与路径, 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标准与评价,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和专业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提升,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要求,以及人工智能应用的保障措施八个部分。
-
数智赋能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分为基本验证、综合设计、研究探索三个层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实验教学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验教学不应仅停留在验证已有知识的层面,而应通过“前沿引领+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东南大学熊宏齐教授提出“数智赋能实验教学”理念,从实验教学的再认识、虚拟仿真与AI技术的融合、实验教学的整体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数智技术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副处长张金教授,对于AI时代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 AI 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新视野。
-
关于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的通知
为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加快以“智能化、装备化、体系化、标准化”为趋势的新形态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实效应用,分享实践教学数字化经验,推动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联合恒点虚拟仿真,将于4月20日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实训,破解矿业人才培养难题
虚拟仿真技术为高校矿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机会不足、高风险操作难以模拟、教学成本高昂等难题。通过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虚拟仿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矿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仿真将在矿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大规模设备更新|MR智能互动沙盘赋能实训教育未来
在传统的实验或实训中,大量物理设备的投入、大量实验材料的消耗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复制、共享。MR智能互动沙盘是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开发的一款教育实训设备。它结合光学空间定位技术,通过虚实融合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高度仿真的多学科协作训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