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政策解读 | 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2024年5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了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释放了关于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的明确信号。2024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上,从目标定位、遴选标准、实施方式及任务变化四个方面,对“新双高”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双高即“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

“新双高”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深刻反映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扣的内在联系,目的在于通过提升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如何建设“新双高”

1、强化内涵建设,赋能办学实力。高职院校应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视为核心任务,优化专业布局,使之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与行业动态。同时,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与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为高质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2、深化产教融合,构筑校企合作新生态。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探索并实践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模式,与企业建立稳固的战略联盟。双方携手制定人才培养战略,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共同培育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构筑校企合作新生态

3、紧跟政策脉搏,积极争取外部助力。政府作为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其政策导向至关重要。高职院校需保持高度的政策敏感性,紧跟政策风向标,积极争取政府在财政、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与资源倾斜,为“新双高”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4、加速信息化转型,提升教育服务效能。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推广在线开放课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与路径。

5、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达标,高职院校需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教学过程的规范性,更重视教学成果的实效性。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管理措施,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新双高”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部分学校与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仍有不足,难以契合市场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国际竞争加剧,要求职业教育加速国际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

新的机遇: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与升级,为职业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则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1、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浪潮下,职业教育将强化国际合作,吸纳全球教育资源,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

2、信息化与智能化趋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引领职业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通过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推动教学创新,同时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

3、产教融合与校企深度合作趋势。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将继续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紧密结合。

4、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发展趋势。顺应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将致力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拓宽服务范围,同时注重个性化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虚拟仿真实训

赋能实践教学 深化产教融合

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职业教育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直面临着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和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痛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为解决职业教育实训教学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实训的优势也愈发明显。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实训的优势愈发明显

与传统实训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模拟真实的实训场景,给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实训设备和操作工具,进行复杂的操作和实训,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在教师还是宿舍,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实训教学中。通过虚拟环境,学生可以放心地进行各种危险或高成本的实训操作,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或资源浪费。这不仅降低了教育成本,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新一轮双高计划的核心内容。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虚拟仿真技术赋能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

在虚拟仿真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未来职业及岗位全貌,大幅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同时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虚拟仿真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咨询、营销、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提供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产品和服务,为教育及政企单位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管理质量提升,提供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持续输出教育新质能力。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照亮智慧能源教育之路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照亮智慧能源教育之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能源人才培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传统能源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传统能源专业教育的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能源系统虚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实践操作,为能源专业教学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

  • 案例分享|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芜湖铁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教育传承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以《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经典作品为例,其构图精髓,很难通过口头讲解或平面示范传达。针对上述痛点,恒点与东南大学共同打造了“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涵盖了富春山居图的复原图绘制、铁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等九个知识点,帮助学生从铁画工艺系统学习到简单部件的样例制作,再到富春山居图铁画的虚拟制作。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虚拟仿真赋能高校新文科专业:变革与突破​

    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文科建设成为高校文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正逐渐在高校新文科专业中崭露头角,为解决传统文科学习中的痛点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通过VR、AR、MR等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文科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虚拟仿真赋能传统绘画教育,开启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承新模式

    传统绘画教育受制于“名师资源稀缺”“材料损耗高昂”“技法可视化不足”等因素,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破解传统教学中“高成本临摹”“名师资源不均”等难题,为院校打造“零损耗、全场景、可溯源”的数字化教学体系。虚拟仿真能够复现名家真迹的笔法轨迹与墨色变化,模拟不同画派的手法,实现透视、回溯、跨时空临摹等途径,化解教学资源不足、技法动态演示不足问题,降低教学和试错成本。

  •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虚拟仿真重塑教学场景、AI驱动产教深度融合、职教出海构建全球技能网络……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点,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等,正深度参与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赋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虚拟仿真如何点亮教育数字化未来

    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正从“3C”(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迈向“3I”(国际化、智能化、集成化)。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将为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沉浸式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恒点以其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和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者,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新双高”政策导向下,虚拟仿真如何重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

    在“新双高计划”和产教融合政策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聚焦 “技术+艺术+产业”三维融合。基于此,恒点打造“数字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训室”,通过数字创作全流程XR工作站、XR拍摄系统、混合现实大空间(空间计算)开发体验系统、高精度动捕系统+数字人等虚拟仿真硬件设备,构建虚实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助力职业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双高计划”建设,赋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

  • 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加码中文教育数字化建设

    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加码中文教育数字化建设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全息中文教育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数字媒体内容创作与教学实施。该平台模块化组网功能支持单体单人操作以及快速拼装六人协同小组,采用分布式网络协议实现低延迟通信。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智能数媒内容工作平台的支持,能够有效帮助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全球教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交流贡献更多的智慧力量。

  • 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赋能中文教育的“教与学”

    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赋能中文教育的“教与学”

    恒点“全息中文教育平台:国际中文教学实施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教学资源管理与教学落地。平台支持网页版、PC客户端、VR多种形式的课件部署,满足不同教学场景和学习设备的需求。系统支持MP4、PDF、PPT、全景视频等多种资源类型的课程编排,且课程结构自定义功能强大。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需求,自由搭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恒点新闻

  •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照亮智慧能源教育之路

      40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能源人才培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传统能源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传统能源专业教育的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能源系统虚拟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等实践操作,为能源专业教学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

  • 案例分享|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

      69

    芜湖铁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教育传承长期受制于多重瓶颈。以《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经典作品为例,其构图精髓,很难通过口头讲解或平面示范传达。针对上述痛点,恒点与东南大学共同打造了“芜湖铁画:富春山居图复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涵盖了富春山居图的复原图绘制、铁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等九个知识点,帮助学生从铁画工艺系统学习到简单部件的样例制作,再到富春山居图铁画的虚拟制作。

  •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220

    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虚拟仿真重塑教学场景、AI驱动产教深度融合、职教出海构建全球技能网络……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点,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等,正深度参与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赋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