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原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负责人:徐惊雷 专业:能源与动力学院 查看项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发动机原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为努力攻克我国航空发动机“心脏病”问题,突破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发展瓶颈,国家于2016年开始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认知及实践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学环节。本实验课程服务于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场景,复现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和实时工作状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可显著帮助学生加深对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性能的理解,大幅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设计的能力,契合我国对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发动机原理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实验简介

为努力攻克我国航空发动机“心脏病”问题,突破航空航天动力系统发展瓶颈,国家于2016年开始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专业人才。据2015年的数据统计,中国航发37.9%的一级和首席专家均来自于南航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认知及实践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学环节。本实验课程服务于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航空发动机原理》、《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设计》、《航空叶轮机原理》和《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原理》这4门核心主干课程以及2门专业导论课程,以发动机部件特性、微/小型涡轮发动机整机特性教学为基础,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场景,复现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和实时工作状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可显著帮助学生加深对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性能的理解,大幅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设计的能力,契合我国对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设计原则

本实验课程重点体现“分层次、交互式、重探索、多样性”的教学特征,服务学生“基本原理学习—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学习过程。理论教学中发动机的诸多性能参数和流动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抽象,通过实验教学手段能加深学生对传统课堂中所学理论的理解。然而对于航空发动机专业,现场实验教学也存在诸多难点,例如无法展现发动机内部流动实况、发动机性能实验教学成本高且危险性大、发动机极端实验不允许开展且难以复现、发动机整机实验燃油消耗巨大且污染严重等等。本实验课程提供多样性的探究式实验平台,采用虚拟现实的手段构建实验场景,并采用高置信度的实时特性计算结果模拟发动机工作特性。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包括《航空发动机原理》、《航空叶轮机原理》、《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设计》、《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原理》在内的核心主干课程。学生需要完成“推进原理认识—部件特性实验—集成匹配实验—整机特性实验”这4个实验环节,通过自主操作的模式,完成发动机中各部件的特性实验,观察发动机特性变化,理解发动机整机工作特性。本课程作为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旨在与现场实验和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深度融合,构建学生对于航空发动机部件和整机工作原理的全面认知,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实践的能力。

实验目的

本实验课程设置“推进原理认识—部件特性实验—集成匹配实验—整机特性实验”4个实验环节,对于各环节提出了不同的目标。

(1)推进原理认识

以分解部件的形式展示发动机推力产生的过程,建立学生对发动机整机工作过程的全面认知和理解,并为下一步部件特性实验和整机实验奠定基础

(2)部件特性实验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操作的模式完成发动机中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尾喷管特性的试验,重点掌握进气道不起动、进气畸变对压气机特性的影响、矢量喷管调节等航空发动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3)集成匹配实验

学生通过调节尾喷管面积、涡轮导向器安装角、中间级引气打开等几何机构,观察发动机整机特性变化情况,特别是因不合理调节导致的发动机部件特性不匹配而导致的喘振等不正常工况。

(4)整机特性实验

学生通过在虚拟试车台上的整机实验,获得标准/非标准天气下,随着发动机油门杆、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的改变,发动机的运行参数、各部件的性能参数、各部件的状态参数,理解发动机的整机工作特性。

实验要求

1.完成发动机各部件包括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及尾喷管的常规性能实验,掌握各部件基本工作原理。

2.开展发动机部件非常规性能实验,重点掌握进气道不起动、进气畸变等相关知识点。

3.调节尾喷管面积、涡轮导向器安装角、中间级引气机构等,观察发动机整机特性变化。

4.观察发动机喘振工况,重点分析并掌握喘振的诱导因素。

5.开展真实飞行条件下的航空发动机整机特性实验,了解发动机各个实时运行参数的意义,理解发动机的整机工作特性。

虚拟仿真实验飞行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能源与动力虚拟仿真实验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

    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针对现实教学痛点,恒点与南通大学共同打造再生PET液相增黏及熔体直纺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虚实互补”模式,实验以再生PET聚合改性和材料成型加工流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实验环节,学生可通过实验重构基于工程实践的知识理论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

    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实训场景缺乏、场地有限和较低的训练频度等问题,导致了对越野跑项目风险评估和处置的教学效果不佳。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推出“越野跑风险评估与处置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情景的再现,突破了越野跑突发意外场景难以再现的局限,实现了现场实训难以完成的功能。

  •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AI时代的虚拟仿真实验建设探索与展望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南开大学实验室设备处副处长张金教授,对于AI时代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 AI 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新视野。

  •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实验包括“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 关于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的通知

    为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加快以“智能化、装备化、体系化、标准化”为趋势的新形态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与实效应用,分享实践教学数字化经验,推动人工智能与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联合恒点虚拟仿真,将于4月20日举办“AI+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创新应用研讨会。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相关产品

虚拟仿真实训室交互显示系统

3D-LED交互显示系统

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工作站

XR数字工作站

集成PC/VR/AR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体化工作站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为本科/职业/军事院校提供虚拟仿真实训/实验资源共享开放平台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软件

XR交互-资源开发编辑器

一款零代码、低门槛的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编辑工具

3dppt/xr内容+营销展示的创作平台

XR演示-编辑开发平台

为演示/演讲用户提供3D/VR/MR内容的开发工具(3D版PPT)

VR / MR头戴设备

VR / MR头戴设备

独立设计研发教育专用操作系统的VR/MR头盔及眼镜

综合解决方案

XR内容定制服务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基地资源;本科教育: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XR生产能力输出

帮助企业建设XR内容生产能力;与高校相关专业共建生产基地

虚拟仿真示范基地建设

基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

虚拟仿真专业实训室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专业特色资源销售和定制

数字化研创中心

基础软硬件条件建设;研创软件工具及培训服务

虚拟现实课程实训室

虚拟现实人才培养课程;虚拟现实内容创作教室建设

数字融合创新设计中心

为数媒/艺术专业打造创新设计;XR开发、作品、课程

理实结合教室

实物展示设计、虚拟资源开发;教室信息化软硬件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