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助力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获明显进展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昨天(13日)在北京开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明显进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视频资源已有51万余条。
据介绍,2022年3月28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包含“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等4个中心和若干个专题模块。截至目前,4个中心已完成上线,接入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757门,视频公开课2222门;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互为补充、使用广泛的专业教学资源应用体系,台现有视频资源51万余条、图文15万余条。丰富的资源,也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研修提供了便利。去年暑期,全国累计有7200所职业院校,69.2万名教师通过平台参训。
虚拟仿真助力职业教育实习实训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教育数字化发展,不少职业院校借助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构建出基于真实岗位情境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室,大大改善了职业教育教学实训中一些“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场景应用。
在位于江西南昌的我国首个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30多名来自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戴上VR设备,借助配套手柄,了解酿酒制作工艺。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段辛欣:因为传统的酿酒制作工程,制作流程时间特别长,学生不可能说一个学期拿出两个月的时间,专门去观看这个酿酒的制作工艺。以往我们上课最多就是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缺乏直观性,现在通过VR虚拟交互式的设备体验,他们会有一种更好的操作感觉。
像这样的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就是为了解决一些实训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高风险、难再现、进不去、难观摩等实际困难。在这个国家级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共包含28个专业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多人协同、头戴式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的实训教室,每间教室都配有VR桌面一体机、VR眼镜和多媒体智慧教学设备,可同时容纳10000名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国家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运营总监 李经智:我们目前先行先试开设7个专业,未来我们年培训可以达到10万人次。
目前,我国共建成1个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和2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推出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部分院校还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数字课程+电子教材”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数字化程度。
对接需求 加速培育职业教育“数字人才”
近年来,随着5G、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传统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数字型人才也是教育数字化的重点目标之一。不少职业院校不仅在教学中融入各种数字化的手段、方法和知识,还通过与龙头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学院,加速培育职业教育“数字人才”。
在威海职业学院,为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老师特别为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们加强了三维数字化设计、数控自动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等能力的训练。
威海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带头人 闫华明:结合企业、社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智慧教室等方式,将三维数字化编程、三维造型虚拟仿真加工课程开展数字化教学。
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为了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已有不少高职院校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七大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不仅设置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学院,还在全校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教学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国家和地方产业转型发展。
相关推荐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如何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慧农业教育新模式
恒点面向精细农业工程学科,开发虚拟仿真智能化教学设备,推出虚拟仿真学习平台和农业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无论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渴望掌握实用农业技能,还是高等院校的学子致力于开展前沿农业研究,都能通过恒点提供的虚拟仿真智能设备和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农业虚拟仿真实践学习,为多元农业农村技术人才创新探索全新模式。
-
江苏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打造覆盖全学段的“AI+教育”新生态
江苏省教育厅于近期研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分为八个部分、共二十二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学段、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助学、助教、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打造江苏“AI+教育”改革赋能新生态。
-
虚拟仿真赋能再生材料教育,破解产业升级与人才断层的双重困局
在再生材料领域,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中高风险、高成本的壁垒。针对现实教育的困局,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再生材料的人才培养,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技术,在数字世界复刻电子废弃物拆解、生物质材料共混等全流程产线,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
-
虚拟仿真实训:教育技术创新驱动再生材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再生材料行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恒点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再生材料行业的人才培养,通过高度还原的虚拟再生材料生产实际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车间或实验室中,深入了解复杂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来自数字中国的启示,看虚拟仿真如何解锁教育未来
第八届数字中国峰会以“二十五载奋进路,数字中国谱新篇——数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鸿沟日益凸显,虚拟仿真技术弥补了这一鸿沟,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机会。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借助虚拟仿真这一先进技术载体,校企合作正在不断激发创新火花,催生全新解决方案,引领产教研融合迈向新高度。
-
案例分享 | 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工业设计正经历从“工程导向”向“用户体验驱动”的深刻转型,客舱人机交互设计领域迫切需求专业人才,用户体验已成为航空装备教育升级的重要指标。恒点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提供高度逼真的模拟场景。以虚补实,减少了实体设备投入成本,实验包括“人机-内饰-内饰CMF”三大设计实验环节,注重提升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集成设计创新能力 。
-
政策引领职业教育新机遇,以虚拟仿真基座托举大国工匠培养
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高校、职校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恒点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在恒点协助下,共同打磨教学资源案例库;同时以零代码开发工具VRC-Editor虚拟仿真编辑器为核心,打造虚拟研创中心,进而根据自身需求开发教学资源、建立全新的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同时,由恒点量身定制的虚拟仿真一站式解决方案,因地制宜为校方实训基地提供虚拟仿真设备,实现智能化升级。
-
恒点助力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打造虚拟仿真智慧实训新范式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为核心,实现实训教学智能化升级,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硬件+软件+内容”一体化定制化虚拟仿真教学解决方案的帮助下,实现了对职业实训教学的升级革新。在数控加工、精密测量、工业机器人装调、智能制造单元、效控机床维修、智能制造生产线、五轴加工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智能制造车间等方面展开教学。
-
大型客机导航系统设计实验:科技赋能,虚实融合,助力人才培养
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各导航设备/部件所在位置及对应的功能、性能;考察学生结合精度等与综合各项指标选取所需导航系统的精度与使用的系统的套数;进行导航系统故障检测,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导航系统故障,学生需提前设置检测的阈值,进行模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