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成功举办,虚拟仿真未来如何助力教育事业
前不久,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成功举办,今年大会的主题为“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70余个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800余名代表齐聚上海,在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共识的大背景下,共同商议如何用数字技术,为教育打开一扇全新的希望之门。
大会成果颇丰:
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成立,41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个大学、国际教育组织、研究机构及企业加入;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支持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首批上线约780门课程,涵盖12个学科门类和17个专业大类;发布国际数字教育案例汇编,收录55个案例……
会上,教育部长怀进鹏的发表《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主旨演讲,回顾了一年来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成绩,特别是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阶段性成果,介绍了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一年来,中国的中小学平台资源总量增加到8.8万条,职业教育平台在线精品课超过1万门,高等教育平台上线优质慕课超过2.7万门,提供19.8万门慕课及定制化课程,服务西部高校学生5.4亿人次,为1.4万名乡村中小学生送去科普、艺术类等课程2500多节……
这归功于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从联结为先(Connecttion)、内容为本(Content)、合作为要(Corpration)的“3C”,走向集成化(Integration)、智能化(Intelligence)、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的“3I”。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立足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交流合作五大功能,在大规模应用中有力支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教师专业发展、“双减”政策落地等教育核心任务,有效服务了数字中国建设、学习型大国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
数字化技术正在促进教育事业向着更加优质、均衡的方向发展。以地处西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宁夏为例,当地通过数字化赋能,全面融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让“在家门口上一所好学校”不再是梦想,乡村与城市小学可以共享一堂生动有趣的素质教育课。
在高等教育领域,这样的改变来得更为明显。祖国大江南北的学子,都可以通过数字模拟的慕课,在实训课程中感受到全流程场景化再现。
去年7月,《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印发,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200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带动各地1000个左右区域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此外,各校还将依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建设本校大数据中心,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去年12月,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这是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成立以来首次走出中国国门举办大会。会上发布了《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
以虚拟仿真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助力慕课,中国不仅在促进国内教育公平方面成果丰硕,也在向世界传授宝贵的经验,让全人类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教育红利。
“慕课虚仿化,虚仿慕课化”成为当下席卷全球的新趋势。
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体实训室建设数量,急剧增长,但虚拟仿真实训内容严重缺乏;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需要大量的虚拟仿真课程内容开展素质教育。
统计数据显示,参与开展虚拟仿真建设的高校逐年增加,2021年,此类高校占全部高校的比例,已接近100%。随着高校有关虚拟仿真建设的需求井喷式增长,该领域的年产业份额也不断增加,2017年相关企业的产能只是1亿元,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到达26亿元!
2022年,慕课公司转型VR资源建设比例达到21%,虚拟仿真升级体系化&规模化达到29%。相关研发从单项目为主,逐步转型为课程化、系列化、系统化开发。
在政策、需求双驱下,预计最迟至2025年,全国虚拟仿真建设市场中,仅院校市场将达到百亿级规模。
机遇是空前的,挑战也是空前的。就目前情况来看,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培行业,仍面临编程开发周期长、兼容难度大、人才门槛高、经验沉淀难、运营系统缺乏等一系列难题。
对此,恒点持续8年,投入大量人力、资金、技术,开发“零代码、流程化的虚拟仿真内容生产线”,以减少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降低对高技术人力资源的依赖,并促使生产过程易于管理。
该生产线由一个工具和两个平台系统构成: VRC-Editor零代码虚拟仿真开发工具、线下的虚拟仿真实训室系统、线上虚拟仿真在线教学运营管理系统。开发流程全面启用各类编程工具,实现全员零编程开发,在自身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为合作方降低了使用与再开发的门槛。
回望成立之初,恒点便依据当前慕课发展趋势,创新地提出MOOL概念。MOOL(Massive Open Online Labs大规模在线开放实验室),可谓是对慕课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发展。
以往的MOOC是面向全社会的网络公开课,而MOOL在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互动性、操作性的实验内容:
一方面体现为开放实验教学的讨论和答疑,以及学员的互相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主导,学习者不再是单方面的受众;另一方面体现为实验设计围绕知识点教学开展,强调对相应的动手及实践能力的训练,全面应用并掌握相关实验课程知识,令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相对于MOOC,MOOL的另一项意义在于,以往实验进行会受门槛、成本等等物质条件限制,都因技术的进步而消解,不同硬件设施水平的学校,在MOOL的帮助下,可以跨区域、跨行业领域共享同一节实验课。
MOOC的开放性、普惠性等特性,在MOOL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产物,恒点MOOL云包含了课件创作、课程建设、分享交流三个环节的工具集合:
首先,傻瓜式课件建设系列工具,如需求设计编辑器,让老师能够像制作PPT那样轻松开发专业的需求脚本,形成虚拟仿真课件。
其次,开发完备的课件可以在课程建设中用于课堂教学、在线共享开放,亦可基于虚拟仿真教室系统的“指令录制”功能用于VR慕课建设和共享。
最后,恒点MOOL云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完整工具,包括即时聊天、云搜索、虚拟大学(基于交互式、多人协同式慕课资源的虚拟学习社区)等,以支持课件应用。
教师可以选择发布脚本需求,但是在发布前需要由“恒点专家智库”专家组审核确定其是一个有价值、符合落地需求的脚本,并获得发布资格。
需求发布完毕,老师能以VRC-Editor自主完成课件开发,或者将自己编写的需求投入需求池,由恒点开发团队或者平台允许入驻的第三方科技开发公司来完成课件的开发工作。课件开发完毕,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建立实体课堂课程,或者在线开放共享课程。
将挑战变为机遇,恒点不会止步于当前的成就,为来,恒点还将在如何保证模拟环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如何确保学习效果、如何实现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发掘虚拟仿真在当前趋势下具备的巨大潜力,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有力支持。
相关推荐
-
打破癌症诊断教学困局,虚拟仿真实现临床实战常态化教学
在医学院校和职业卫生类院校的课堂上,癌症诊断教学长期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恒点通过情景化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将虚拟现实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了覆盖癌症诊断全流程的沉浸式学习环境,实现真实临床场景的“无风险复刻”。通过虚拟仿真,学生可以在安全环境中反复试错,培养临床决策能力,打破了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的瓶颈,为医学教育提供完善的虚拟临床解决方案。
-
6大行动,让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来看教育部最新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经过3至5年努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熟练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新常态,探索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
AI+虚拟仿真:职业教育智慧化变革新引擎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职业教育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挑战,亟需转型。“AI+虚拟仿真”结合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实训痛点的重要方法。恒点建设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正重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练、评”全链条、全流程。通过构建复杂场景,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复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开启数字文旅实践教学新篇章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当下,“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正深刻变革数字文旅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为实训教学注入新动力。针对职业院校在应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要点,结合传统文旅产业的实训痛点,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数字文旅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打造专属于数字文旅职业教育的“人工智能+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构建虚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
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助学、助教、助研、助管。推进职业教育“教”与“学”的数字化改革,探索AI驱动的课程设计、沉浸式教学场景、个性化学习路径等,同步构建多模态教学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强化教学过程成效追踪与学习行为预警。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科研改革,研究构建职业教育教科研AI数据库,提高职业教育战线教科研效率和质量。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关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经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特组织开展第三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征集工作。面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征集并遴选一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案例。
-
案例分享 | 新文科背景下国际外语交流虚拟仿真实验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这限制了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恒点联合南京邮电大学共同开发“万国邮联世界邮政日大会国际交流虚拟仿真实验”,以英语和邮政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以一年一度的万国邮政联盟世界邮政日大会为交际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多媒体动画、语音识别等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景,为学生开展语言训练、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交际场景。
-
数字教育新趋势,恒点以技术领航教育生态
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虚拟仿真重塑教学场景、AI驱动产教深度融合、职教出海构建全球技能网络……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支点,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研发、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系统建设等,正深度参与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赋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
-
医学护理虚拟仿真:打破教学瓶颈,提升实践技能
护理虚拟仿真实训是数字化护理实训教学的重要载体,依托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和VR\MR\AR等技术,精准模拟真实的的医疗护理场景和情境,从而打破传统护理教育的局限性,为学生打造高度仿真的护理专业实践环境。恒点建设的护理专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结合护理专业XR数字融合工作站、护理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护理专业MR智能互动沙盘等虚拟仿真设备,能够高度还原真实的临床场景。
-
虚拟仿真为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赋能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着产业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如何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这一瓶颈,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恒点虚拟仿真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高度还原工业机器人操作环境,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编程、调试与运行等全方位的实践操作机会,掌握工业机器人实践技能,增强岗位实践水平,为未来就业打好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