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助力实践教学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是中国高速迈向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步,也是虚拟仿真走向全面应用的关键阶段,更是改变实践教学的创世纪元年。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那么,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如何探寻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
这些无疑都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必要课题!
作为一名科技领域的学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勤教授对此有着独特的思考视角。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方面颇具经验的他,提醒大家:要多注意“赛道选择”+多注重“创新实践”!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早就对融合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教育”有长远布局。例如:
教育部关于印发【2012】15号(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知,就要求
建设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后来又颁布了【2018】6号,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到了2017年,又有关于2017-2020年开展
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
教高厅【2017】4号
以及2021年的教育部关于开展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函【2021】3号
结合当下科技发展热点,无外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虚拟仿真。因为只有这样紧贴实际,才能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将学生的学习场域从有限场突破到无限场、虚拟场,有效利用国家虚拟仿真一流课程的建设成果,打造实验教学领域的新型课程。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情况(江苏省)
事实上,教育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不仅人才是关键,科技的辅助同样不可或缺。我们的教育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研究。这样才能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精英。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使命,也是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我们恒点这类企业的责任。
在具体应用方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确走在时代前列。2018年度获批国家级大型建筑结构风洞仿真、航空发动机装配与试车飞机大部件装配。2019年度又获批国家级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多电飞机供电管理与故障重构民航大飞机客舱用户体验设计。到2021年,已实现舰载机着舰纵向飞行控制律设计虚拟仿真、应急物资航空运输相机决策与调度虚拟仿真实验和飞机机身壁板断裂力学虚拟仿真实验。
以上这些还仅仅是众多优秀赛道的冰山一角,都离不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深化实践。
因为有出色的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大胆选取实验对象,并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引起实验对象的相关内在因素变化。随后,通过观察、测定、分析、综合设计等,自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养成素质。
其中,教师的作用多在启始阶段,通过基本操作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这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高级阶段,逐步增强主动实验的意识,不断提高自主实验的要求,逐渐具备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控制过程、自己分析和自由探索的“四自主境界”。
四自主境界
当然,不同模块各有侧重。教师引入虚拟仿真实验,重构实验教学体系,就能将科研成果设计成构思巧妙的虚拟仿真实验,反哺本科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课程融合,实验教学与信息化技术、实验教学与产业实践、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有效衔接,构建创新型实验实践教学新体系。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大趋势已非常明显:
在教师端,要求大家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力求课程内容创新,并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在学生端,鼓励个性化学习路径,培养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加强与产业界的联动,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提升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虚拟仿真实验教趋势
显然,这类一流课程深化实践离不开软硬件条件配置:
例如智慧教室改造,配置多功能交互式教学设备,提供专用的虚拟仿真实验室空间,配备高性能计算机、VR/AR设备及相关软件。打造智能化教学环境,支持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优化教学策略。
又如高性能计算与存储设施,为虚拟仿真系统的运行提供强大的后台支持,确保虚拟仿真课程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再如开发定制化虚拟仿真软件,针对特定专业领域,联合IT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研发专门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
另包括集成云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课程资源云平台,整合虚拟仿真课程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远程指导。引导教师接受新型教学理念,掌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具的使用,提高实践教学设计和实施水平。
恒点XR数字融合工作站是一个包含高性能计算机、VR、MR设备于一体的软硬件集成平台,具备多终端协同、小组分工协作等诸多亮点功能,是创新实验室环境建设的理想选择。
好的虚拟仿真教学 离不开优秀硬件支持
展望未来,王勤教授呼吁大家要更大胆推动原始性创新、原创性改革和创新性开放。在课程中嵌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通过情境模拟、互动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自主探究,提升实践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关推荐
-
创新与融合,职业教育将迎来大洗牌
恒点在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软硬件技术工具,而且将对整个教育行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理论结合实践的素质教育得以实施。虚拟仿真技术赋能下的实训项目,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掌握新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
案例分享 |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常州工学院共同开发设计的“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基于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具有相关实训的操作与流程的基础上,还能引入“以人为本、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职业教育应成为面向人人、面向产业、面向创新、面向智能、面向国际的“5I”教育
怀进鹏强调,职业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坚守教育的本质、保持职业教育的特质,在时与势中锚定发展坐标,在危与机中寻求创新突破,成为面向人人(Inclusive)、面向产业(Industry-oriented)、面向创新(Innovative)、面向智能(Intelligent)、面向国际(International)的“5I”教育。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冷链物流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与突破
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冷链物流环境,包括温度控制、货物装卸、运输路线规划等,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这种互动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还能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模拟一些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货物泄漏等,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这些紧急情况。
-
案例分享|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项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及“工业设计”,涉及《家具史》《经典家具赏析》等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实验覆盖古典家具造型结构、装饰纹样及涂饰工艺等基本知识及鉴赏,常见病害形式、产生机理、结构与涂层修复及工具等多个重要知识点。项目采用“虚+实+虚”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型、综合实践型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
多方合力锻造“大国工匠”,虚拟仿真赋能实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虚拟仿真技术融合非遗文化新业态,为新科技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活跃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构建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形式,乃至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有助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