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案例分享 | 水泵全面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
工况,是指设备在和其动作有直接关系的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大型设施建设离不开其全工况下的测试实验,但实验环境模拟必须投入较为高昂的设备,涵盖较为全面的工作状态,成本大、难度高,且传统的测试手段主要依靠人工与手记,极为费时费力。
本文介绍的水泵全面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尝试突破大型设备测试实验的教学瓶颈,为相关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样本。
背景与痛点
在以南水北调为代表的调水工程、农业灌溉和排涝泵站、城市及农村饮用水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中,作为核心设备的水泵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已建成固定机电灌溉泵站约43.5万处,使用中的大、中、小型水泵达百万台套以上。
水泵的设计、生产、选型、应用、改进等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不言而喻,而作为此类工作重要参考数据的水泵全面性能曲线,其对于把握与发挥水泵性能、分析与解决水泵运行问题有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泵全面性能曲线是水泵全工况下的性能曲线,需要在水泵正转速、零转速、负转速运行条件下,分别测出不同流量/扬程所对应的扬程/流量、输入扭矩原始数据,再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才能进行绘制。
全工况包括正常和非正常工况,意味着相关实验环境必须提供各种运行条件,这对实体装置的建设要求非常严苛,建设投资和后续运行费用很高,占用场地大,设施复杂不易上手,完整的测绘周期也较长。这些都属于“三高四不”难题,制约着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验。
解决方案:原则与方针
针对上述情况,恒点与河海大学共同设计开发“水泵全面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水泵运行的任意工况,并大大缩减重复测试数据的时间消耗,从而以较低的经费、时间投入开展实验课程。
本实验的设计避免陷入“以虚代实”的误区,而是坚持“以虚补实”的原则,通过虚拟仿真的模拟测试减少实体实验的经费与时间投入,更为直观地揭示运行原理,并以虚拟仿真教育独特的模式循序渐进,激发学员的兴趣、主动性,从整体上降低教学门槛。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教育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要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提供更加优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建成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的公共服务平台。
本项目采用VRC-Editor进行开发,VRC-Editor又称XR交互资源编辑器,是一款虚拟现实内容互动开发工具;通过该软件可以通过零代码形式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资源的开发,教师通过简单学习即可掌握软件使用,教师可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自行对课程进行后续建设,充分实现自己的教学想法,真正实现了教学设计的自由化及项目的持久性建设;同时也实现了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工作的快速推进及成本的降低。
课程既要适用于学习《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的大学学生,也要照顾想了解本实验的非专业人士。基于这种考虑,团队尽量在实验内容和过程的设计方面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操作方便,从而达到循循善诱、鼓励探索、学以致用的效果。
经过精心设计的本实验,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概念与物理原理、工程常识,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和掌握水泵全面性能曲线变化规律,并活学活用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智慧教育的题中之义,以智慧的手段,让学习者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当前,MOOL平台的各项功能仍在持续完善,恒点正在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引导、模拟、教学、评价等方面,通过更为精准还原的模拟丰富实验的内容与形态,建设更为科学全面的实验评价系统,以适应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关推荐
-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应对上述挑战,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如“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现代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DDoS攻击、网络防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和防御技术,提升其应对复杂攻击的实战能力。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文艺邂逅“虚拟”,解锁无限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舞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演员能在广袤宇宙、神秘古代遗迹等奇幻场景中穿梭表演;打破了时间的枷锁,使不同时代的艺术元素共融。而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舞台表演,也能够赋能相关人才的培养。
-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法学教育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律案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案例库,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锻造法学人才新质生产力。
-
虚拟仿真:破解法学人才培养困境的新钥匙
法律教育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然而,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目前仍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类复杂法律情境,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理论教学-虚拟实训-真实实践”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虚实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
案例分享 | 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
在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生物质原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制难以精确预测,使得参数控制的精准度受到限制。为解决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的挑战与痛点,恒点推出了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精确预测和控制气化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解决了生物质原料多样性导致的反应机制难以预测的问题。
-
案例分享 | 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
智能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痛点也日益凸显。如环境感知与适应能力不足,使得机器人难以应对极端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为应对挑战,恒点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对教育和行业人才培养具有深远影响,也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
虚拟仿真助力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教学瓶颈突破
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在一些高危环境中,机器人的应用仍受到诸多限制。这些环境对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些限制,让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科技界和工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的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