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案例分享 | 水泵全面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
工况,是指设备在和其动作有直接关系的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大型设施建设离不开其全工况下的测试实验,但实验环境模拟必须投入较为高昂的设备,涵盖较为全面的工作状态,成本大、难度高,且传统的测试手段主要依靠人工与手记,极为费时费力。
本文介绍的水泵全面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尝试突破大型设备测试实验的教学瓶颈,为相关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样本。
背景与痛点
在以南水北调为代表的调水工程、农业灌溉和排涝泵站、城市及农村饮用水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中,作为核心设备的水泵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已建成固定机电灌溉泵站约43.5万处,使用中的大、中、小型水泵达百万台套以上。
水泵的设计、生产、选型、应用、改进等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不言而喻,而作为此类工作重要参考数据的水泵全面性能曲线,其对于把握与发挥水泵性能、分析与解决水泵运行问题有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泵全面性能曲线是水泵全工况下的性能曲线,需要在水泵正转速、零转速、负转速运行条件下,分别测出不同流量/扬程所对应的扬程/流量、输入扭矩原始数据,再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才能进行绘制。
全工况包括正常和非正常工况,意味着相关实验环境必须提供各种运行条件,这对实体装置的建设要求非常严苛,建设投资和后续运行费用很高,占用场地大,设施复杂不易上手,完整的测绘周期也较长。这些都属于“三高四不”难题,制约着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验。
解决方案:原则与方针
针对上述情况,恒点与河海大学共同设计开发“水泵全面性能测试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水泵运行的任意工况,并大大缩减重复测试数据的时间消耗,从而以较低的经费、时间投入开展实验课程。
本实验的设计避免陷入“以虚代实”的误区,而是坚持“以虚补实”的原则,通过虚拟仿真的模拟测试减少实体实验的经费与时间投入,更为直观地揭示运行原理,并以虚拟仿真教育独特的模式循序渐进,激发学员的兴趣、主动性,从整体上降低教学门槛。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教育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要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提供更加优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建成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的公共服务平台。
本项目采用VRC-Editor进行开发,VRC-Editor又称XR交互资源编辑器,是一款虚拟现实内容互动开发工具;通过该软件可以通过零代码形式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资源的开发,教师通过简单学习即可掌握软件使用,教师可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自行对课程进行后续建设,充分实现自己的教学想法,真正实现了教学设计的自由化及项目的持久性建设;同时也实现了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工作的快速推进及成本的降低。
课程既要适用于学习《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的大学学生,也要照顾想了解本实验的非专业人士。基于这种考虑,团队尽量在实验内容和过程的设计方面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操作方便,从而达到循循善诱、鼓励探索、学以致用的效果。
经过精心设计的本实验,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概念与物理原理、工程常识,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和掌握水泵全面性能曲线变化规律,并活学活用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智慧教育的题中之义,以智慧的手段,让学习者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当前,MOOL平台的各项功能仍在持续完善,恒点正在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引导、模拟、教学、评价等方面,通过更为精准还原的模拟丰富实验的内容与形态,建设更为科学全面的实验评价系统,以适应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相关推荐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虚拟仿真技术,推进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
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考古研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实训教学新模式,以技术推动考古研学数字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不仅仅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通过沉浸、交互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通过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予以评分,有助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地。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案例分享 | 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
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无人机备受大家关注。由于各种因素,无人机集群技术实验教学面临严重困难,相关实验教学必须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展开。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发设计的“多旋翼无人机装配与群体协同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掌握无人机集群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无人机集群的通信与组网方式,掌握经典的无人机群体协同算法,培养探究式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该课程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案例分享 | 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南京长江大桥,作为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其艺术亮化设计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恒点智能教育推出的“南京长江大桥艺术亮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是对行业现实需求的有力回应。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造型基础设计的程序与步骤、原理与方法,并运用当代科技技术,完成既精良又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
虚拟仿真技术,引领城市景观设计教育革命
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在解决城市景观设计问题中的作用和成效显著,如突破教学资源限制、改善师资力量薄弱、优化评价体系等。技术进步对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或实践质量和效率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展望未来,恒点智能教育的虚拟仿真技术有望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教育和实践的创新,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城市景观设计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关于公开遴选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院校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暂定比赛项目公布
-
虚拟仿真技术,释放城市建筑的艺术细胞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正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推动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水平提升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在探索教育转型、助力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恒点扎根垂直领域,拓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为城建艺术人才培养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