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虚拟仿真系统
背景与痛点
作为医学、计算机、物理和工程高度交叉融合的科技前沿,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一类医学影像技术,是当前医学影像的研究热点,对具备实践能力的跨专业人才需求非常迫切。
而这类的技术教学非常讲究理论与实践结合,单纯的理论讲授和书本文字描述难以让学生理解复杂的原理,同时面临着仪器成本高、医院医疗资源紧缺以及医学伦理道德等问题,学生无法自由地实现自主操作实验,因此,磁共振成像技术成为了医学院校教学的一大痛点。
解决方案:设计原则
针对这些难点,恒点与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共同开发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虚拟仿真系统,为类似教学的瓶颈突破提供了一份优质范例。
仿真实验设计兼具高阶性、创新性。以“虚实结合,能实不虚,以虚补实”为原则,将虚拟仿真技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新医科人才培养中,将书本上扁平的文字描述的磁共振原理,用生动的3D动画立体地呈现出来,大幅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可为学生提供直观可靠的虚拟教学环境。
解决方案:设计亮点
基于高仿真的每个检查步骤,包括填写患者登记页面、选择部位及序列、成像参数设置、查看图像、查看图像诊断报告和打印胶片等流程,且每个成像序列扫描时自带原MRI设备的序列声音,使学习者身临其境。通过动画和语音提醒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学习磁共振成像原理时的难点与兴趣点,设计的这套系统包含基础认知、MRI动态操作训练、案例操作与考核三个模块。
磁共振成像原理和序列应用虚拟仿真实验解决了实验耗材和搭建困难的问题,通过模拟真实实验室的设备和原料,让学生在不消耗实验仪器的情况下,直观地、创造性地、创新性地体验各种化学实验。
磁共振成像原理和序列应用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安全教学隐患的问题。由于磁共振的特殊性,教学实验现场操作有一定安全隐患,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虚拟教学则降低了试错成本,提升了教学的安全性。
系统能够支持多用户在线实时学习,教学演示可以在平台上反复使用,并且用户能够共享教学资源,突破时空限制,扩大教学范围,大大提升教学便利性。
检查技术模块实现全流程操作实训,考核模块支持客观评分,及时提供成绩报告单并给出失分原因分析,及时反馈错误点,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提高。
此外,这套系统具备设计和改进或使用维护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为与影像相关的医学智能系统的研发打下必要的基础。
展望
随着头戴式显示器、触控手套成本的降低,交互方式更加多样,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中能获取的感知维度越来越丰富。在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在元宇宙中自由探索,用各种工具、材料做任何能想到的实验,甚至进行发明创造,实现低成本的创新。
相关推荐
-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应对上述挑战,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如“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现代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DDoS攻击、网络防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和防御技术,提升其应对复杂攻击的实战能力。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文艺邂逅“虚拟”,解锁无限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舞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演员能在广袤宇宙、神秘古代遗迹等奇幻场景中穿梭表演;打破了时间的枷锁,使不同时代的艺术元素共融。而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舞台表演,也能够赋能相关人才的培养。
-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法学教育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律案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案例库,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锻造法学人才新质生产力。
-
虚拟仿真:破解法学人才培养困境的新钥匙
法律教育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然而,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目前仍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类复杂法律情境,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理论教学-虚拟实训-真实实践”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虚实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
案例分享 | 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
在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生物质原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制难以精确预测,使得参数控制的精准度受到限制。为解决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的挑战与痛点,恒点推出了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精确预测和控制气化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解决了生物质原料多样性导致的反应机制难以预测的问题。
-
重磅!758项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发布
近日,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包含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基本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要素。此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如下。
-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为新能源行业夯实人才基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而在高校培养方面,传统能源专业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缺少对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无法满足培养新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此,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技术创新运用推动教学变革,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等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案例分享 | 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
智能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痛点也日益凸显。如环境感知与适应能力不足,使得机器人难以应对极端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为应对挑战,恒点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对教育和行业人才培养具有深远影响,也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