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 助高校实训不惧高温“烤”验
虽已立秋,但“秋老虎”依然发威,炎热逼人。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关乎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这就将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保护落到实处。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等条件下的作业,如金属冶炼、金属铸造、纺织印染、玻璃制造等。
高温天气作业是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如野外考察、露天装卸、建筑施工、环卫作业、巡线巡检等。
如何在这类高强度条件下开展作业实操,是传统教育行业所面临的难题。强度太高,则带有较大的隐患,可能“提前劝退”学习者;但若因噎废食,起到实训实操的作用。通过虚实结合,开展此类条件下的作业实操,正在逐步成为院校和用人单位普遍采纳的教学手段。
特殊作业实操的悖论式难题
在工业生产中,以高温作业与高温天气作业为代表、于类似恶劣或危险环境下开展的劳动作业,也被称为特殊作业,这类工作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和复杂性,对于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要求极高,对劳动保护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
因此,此类作业的教学往往是重中之重,同时又是难中之难。
为了使得实际岗位的劳动作业能够顺利、安全开展,反复操练必不可少,这不仅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熟练度、强化其安全意识,也能考验和提升劳动组织方的综合保障能力,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然而,恰恰是因为此类作业自身具有风险性,如何开展实操训练,就成为一道摆在业内人士眼前的难题——放大实操的真实性与频率,则必然增加实操风险;而为了避免风险发生,则往往又必须在实操的真实性与频率上作出妥协。
这种悖论式的难题,导致传统的特殊作业培训方式存在瓶颈,使得学员难以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虚拟仿真的“解题思路”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3D影像等手段,结合源于现实的数据,模拟现实作业环境,真实还原作业流程。在避免高温、高压、高污染的恶劣环境,降低风险的同时,允许学生可以模拟进行各种特殊作业操作。
恒点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的沙生植物生理学参数测定及水分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便以虚拟仿真实验的形式,避免了沙漠、沙地中高温天气下开展野外考察的恶劣作业环境。
沙地环境的高温恶劣条件,使得这一环境中的野外考察成为典型的高温作业场景,沙地植物的生长周期则加大了实验的艰难程度
以虚拟仿真技术打造的实操平台,能够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安全意识教育、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技巧,从容应对紧急状况的处理能力。
恒点与多所院校共同开发的核事故早期辐射环境应急监测仿真设计、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及效果的虚拟仿真实验、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厌氧处理虚拟仿真等项目,就在降低核、生、化高危污染环境下暴露风险的情况下,以虚拟仿真手段提升学员的实践实操能力。
能实不虚、虚实结合
在模拟条件下熟练操作,并不保证走上岗位后,能在实际工作中够得心应手。因此,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恒点一直注意避免陷入“以虚代实”的误区,坚持遵循教育部对虚拟仿真教学“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性要求。
以虚拟仿真手段开展恶劣环境下的特殊作业实操,可以主要用于前期过渡,以强化安全保护意识与措施,提升安全操作技能与劳动保护能力。待条件成熟,再无缝衔接实体实操。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可以大大缩短从理论学习到岗位实操的距离。
作为这一教学思路的落实,恒点与校方合作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注重以虚拟仿真设备,如XR数字融合工作站,对接校方的实训场地及其原有设备,通过“数字孪生”手段,完成虚拟环境与实体环境两种实操的对接,利于不同阶段教学之间的充分衔接。
展望未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成熟,我们可以更好地在两种实操环境中进行切换与互动,这对于高危环境、恶劣条件下顺利、安全开展实操、实践,提升劳动保护能力与安全作业水平,都有着革命性的重大意义
相关推荐
-
文艺邂逅“虚拟”,解锁无限可能
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舞台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让演员能在广袤宇宙、神秘古代遗迹等奇幻场景中穿梭表演;打破了时间的枷锁,使不同时代的艺术元素共融。而这一技术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舞台表演,也能够赋能相关人才的培养。
-
虚拟仿真:破解法学人才培养困境的新钥匙
法律教育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然而,大部分高校法学专业目前仍普遍采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类复杂法律情境,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构建“理论教学-虚拟实训-真实实践”的递进式培养体系,虚实结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
案例分享 | 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
在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生物质原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气化过程中的反应机制难以精确预测,使得参数控制的精准度受到限制。为解决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中的挑战与痛点,恒点推出了生物质燃气制备过程参数控制与目标反演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精确预测和控制气化过程中的参数变化,解决了生物质原料多样性导致的反应机制难以预测的问题。
-
案例分享 | 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
智能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但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痛点也日益凸显。如环境感知与适应能力不足,使得机器人难以应对极端环境条件,如高温、高压、强腐蚀性等。为应对挑战,恒点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复杂环境下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对教育和行业人才培养具有深远影响,也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
虚拟仿真助力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教学瓶颈突破
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在一些高危环境中,机器人的应用仍受到诸多限制。这些环境对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些限制,让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科技界和工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的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
案例分享 | 新疆石人子沟遗址GT1考古虚拟仿真实验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迹、遗物,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虽然现有的田野考古实习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但仍无法为学生提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遗址的实践,导致本科期间学生实践经验匮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考古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专业人才。
-
案例分享 | MEMS电容式加速度计虚拟仿真实验
MEMS加速度计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其应用面之广,覆盖了从国防到民用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涉及各种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应用。然而目前MEMS传感器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书面教学层面,主要是MEMS传感器设计难度大,结构复杂,制作工艺设备价格昂贵且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校准试验受到场地及安全限制等实验教学的难题,因此只有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才能把这一高新技术内容引进实验课堂。
-
案例分享 | 烫发剂配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智能教育的烫发剂配方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是一次教育与科技的完美邂逅。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未来的日化品化工教育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人才,助力我国染烫行业未来会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顺利转型、健康发展,为消费者带来长远的健康保障。
-
案例分享 |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常州工学院共同开发设计的“ 高层建筑悬挑脚手架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基于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具有相关实训的操作与流程的基础上,还能引入“以人为本、责任担当”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