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进沙退、点沙成金,虚拟仿真拓宽绿色发展新空间
今天(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是为了深化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而设立的纪念日。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事项,2023年“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打响,绿色在“三北”大地不断蔓延,北疆绿色长城更加牢固。
多部门协作、多领域交叉的绿色发展
相比以往,全新的“三北”工程,更加重视以高新科技作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落实全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整体质量精准提升。作为配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能源、财政、发改等13个部门都被纳入“三北”工程协调机制。
多部门协作,多领域交叉,这恰恰体现出,与绿色发展息息相关的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同时也对劳动者、劳动资料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一批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树种草种的筛选、先进治沙机械的应用及其智能化专业服务的支持,对于“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至关重要。然而,相关实验教学的开展、实操训练的进行,存在一系列瓶颈:
在真实或模拟的沙地环境开展实验实训,涉及高温天气条件下的野外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沙地实验或实训对场地有一定要求,对全部自然条件或工况的模拟门槛较高;实验素材或设备的损耗、应用都会带来一定经济成本压力;相关原理、机理不易直观呈现。
虚拟仿真推动绿色科技持续迭代发展
对此,由新一轮科技革命诞生出的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应用于相关专业的教学,以赋能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其能够通过对真实数据的高度仿真,构建虚拟的实验或实操环境,降低作业风险、场地要求、素材损耗与设备成本,并以3D图像等手段呈现微观机理,突破以往的瓶颈。
不仅如此,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搭建的在线实验平台,如沙生植物生理学参数测定及水分管理虚拟仿真实验等,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程,将理论学习同实践操作结合,将专业教育与思想建设融合,提升了教学效率,也彰显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绿色科技持续迭代发展,不断丰富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拓宽生产新空间,这也包括海量数据和信息技术等非物质形态对象,智能化、虚拟仿真技术恰恰是其中代表,其对于数据的处理与应用,助推着人才、科技、教育等新质生产力要素的良性循环。
有了虚拟仿真等科技力量的加持,“绿进沙退、点沙成金”不断上演。聚焦绿色治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在防沙治沙工程机械化和智能化、植被恢复模式等方面不断推进虚拟仿真教学,有助于荒漠化治理的进步。
结语
加强防沙治沙技术创新已成为研究人员共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的涌现,为中国实现大面积快速治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作为一项系统性绿色工程,治沙实践需要多种技术创新的参与,高素质技术人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关的教育培养也有赖于技术的进步。
相关推荐
-
高校专业“大洗牌” ! 教育部:动态调整本科专业,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兴专业建设
在高等教育领域,虚拟仿真实训作为一种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验模拟的教学工具,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创新教育方式之一。
-
探索虚拟仿真:模具技术教育的新纪元
虚拟仿真技术在模具教育中的应用,预示着机械工程专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
虚拟仿真技术助力高校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智能制造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极大地推动机械工程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
-
从“课本”到“生产线”,虚拟仿真助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虚拟仿真实训的教学方法打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虚拟场景,模拟生产流程,感受智能制造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
虚拟仿真实验|重塑苏薄荷智能种植管理学习
在模拟的实际操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虚拟仿真技术如何推动农业科技实验教学变革发展
未来农业领域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持续迈进。
-
虚拟仿真教育应用生态伙伴交流会圆满落幕
智能教育双擎赋能,携手共促融合发展。
-
案例分享|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与自主规划虚拟仿真实验
作为智慧交通技术的代表,无人驾驶技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它代表着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更在物流、城市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
虚拟仿真:深化“五金”教学建设,夯实教学新基建,推动产教融合
虚拟仿真助力产教深度融合。
-
教师节 |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虚拟仿真如何使教育乡贤理想成真
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