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气象:虚拟仿真赋能高校“强技计划”,让实训更接地气
近日,为鼓励高校学生学习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江苏省人社厅在全国率先推出高校“强技计划”,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合格的高校生给予培训补贴、技能评价补贴。
这一举措堪称是重大利好。事实上,今年以来,江苏省内苏州、南京、常州等地,越来越多高校主动对接技工院校开展合作,为学生补足技能课,技能夜校也非常红火。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对技能培训的认可愈发提高。智联调查显示,过半的本科毕业生认为有的专业“回炉”技校是合理的选择,因为“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量大,就业机会更多”。越来越多的本科生也主动加入技能学习中来。“强技计划”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就业结构性矛盾,亟待各方提供实训条件
现代高科技企业、特别是智能制造企业,对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国内大学本科阶段教育更重视理论知识基础,普遍存在实训资源的匮乏与课程安排的缺失,导致高校生普遍实践能力弱。
具有实训技能的人才往往高薪难求。尽管高校生往往心念头部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但实际上,中小型企业才是人才吸纳的主要通道。数据显示,人力资源市场上平均每个技师都能选择两个或者更多的岗位,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
针对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有关各方应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技能,主动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变化,这更需要从教育的角度转变观念,并为学生们积极创造条件。
就先天条件而言,江苏并不缺乏。作为教育大省,江苏不仅拥有众多的本科高校,也拥有119所技工院校,每个设区市至少有1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全省还有557家三星级以上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十分丰富。
在此基础上,“强技计划”将引导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与高校紧密合作,通过了解学生的培训意愿,根据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需求,结合急需紧缺工种的产业需求,开发适合本科生的培训项目,因地制宜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和项目制培训。
多方合作,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推进产教、校企深度融合,尤为重要。为参加培训的高校生安排企业和院校“双导师”,采用“校企共建、周期式培养、师徒制管理”方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
对此,恒点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空间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空间计算、AIGI、大空间激光三维建模、虚拟互动、元宇宙、虚拟仿真技术,为教育用户、行业用户、政企单位,提供各岗各专业的智能实验实训空间整体设计解决方案。
传统的实操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物理设备、消耗大量材料,教学过程也难以重复、复制、共享,其操作可能具有风险性,部分细节也难以呈现、观察。尤其是一些涉及生物、核物理、化学的实验或实训,医学、驾驶或军事实操,以及遥不可及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讲解。
虚拟仿真技术构造实验或实训的环境,在降低实验与实操门槛、素材消耗量以及风险性的同时,让准备的环节得以大大压缩,易于于开课与上手;让操作的细节得以清晰呈现,便于讲解与认知;让实践的过程可以反复进行,利于试错与掌握。
以虚拟仿真技术打造技能实训平台与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实操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探索能力、问题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让高校生在就业与科研方面都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读研深造还是就业创业,都有更好的出路。
恒点带来的革新不局限于技术、设备与手段,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与方式的转变。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帮助下,通过培训机构、院校、用人单位多方合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制定培训清单,为每位学生建立“一对一”’成长档案,教师可以自定义实训方案,实现精准培养。
独特的MOOL,在慕课基础上增加了实验或实训课程的供给强化,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工具,不仅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也能够让教学资源走出校门,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结语
新学期开学在即,各大学校正在深度调研,探讨培训合作的可行性。并积极谋划在就业实习期间提供技能培训条件,提高学生岗位适应力。
通过政府、培训机构、用人企业、院校的多方合作,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实操水平为根本、增加人才供需两端契合度的机制,有助于高质量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生产力,促进未来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关推荐
-
虚拟仿真赋能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迎来4.0时代。虚拟仿真实训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接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有力促进区域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利用VR、AR、MR等模拟实训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打造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综合应用创新型建筑人才。
-
案例分享|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
冷链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推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也为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培养冷链物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拓展实验内容,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
冷链物流教育的创新之路: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与突破
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冷链物流环境,包括温度控制、货物装卸、运输路线规划等,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这种互动性强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还能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虚拟仿真实训还可以模拟一些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货物泄漏等,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应对这些紧急情况。
-
案例分享|中国古典家具修复和文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项目依托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和省级特色专业“家具设计与工程”及“工业设计”,涉及《家具史》《经典家具赏析》等必修核心专业课程。实验覆盖古典家具造型结构、装饰纹样及涂饰工艺等基本知识及鉴赏,常见病害形式、产生机理、结构与涂层修复及工具等多个重要知识点。项目采用“虚+实+虚”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型、综合实践型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
文化传承的数字化篇章,虚拟仿真的新业态应用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正站在一个崭新的十字路口。特别是手工艺品,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艺术和民俗内涵,其修复与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恒点与高校开启深度合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
-
多方合力锻造“大国工匠”,虚拟仿真赋能实训教学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计算机声、光、电等技术,结合VR、AR、MR等技术,模拟实训的真实场景,给学生营造生动逼真的实训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度。同时,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还可以助推产教深度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
李子柒带着非遗回归,虚拟仿真助力文化复兴
虚拟仿真技术融合非遗文化新业态,为新科技应用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活跃的应用场景,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构建全新的生产和生活形式,乃至全新的文明形态。这有助于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强化中华民族身份认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彰显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案例分享 |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
地铁环境情景化语言教学虚拟仿真项目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风险的跨文化交际训练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虚拟仿真在线学习平台推动高科技高质量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在培养国际交流人才的同时,也为日后国际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础。
-
语言教学新维度: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当前,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被视为教育行业的一个新起点,它不仅改变了教育方式,还推动了教育行业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教育领域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