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 唐代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虚拟仿真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以其开放的姿态和丰富的文化交流,孕育出了独特的服饰艺术。今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致力于将这一传统艺术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世界。
背景与痛点
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唐代服饰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由于服装纺织材料的特性传统服饰的实物资料稀缺,且保存状态难以保证,古代服装很难完整的留存至今,导致学生和研究人员难以直观学习和研究。我们现有的实物资料基本都保存在博物馆中,藏品也大多为面料残片与部分配饰的部件,在现有的教学中,学生也很难实现赴各地博物馆进行实物考证。
另一方面,现代设计需求日益增长,对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以唐代为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众多,其中重点为宫廷剧,剧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唐代官常服,官常服的复原与设计是剧中人物造型设计的重要内容。而实体设计成本高、耗时长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恒点与西安工程大学、马冬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唐代题材影视人物官常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应运而生,以实物资料为佐证,通过通过影像数据采集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唐代服饰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
通过数字技术对中国古代服装进行虚拟仿真复原设计,建立3D虚拟仿真资料库,结合史料记载与博物馆实物,复原了唐代官常服的款式、色彩、面料和图案,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唐代服饰的形制特点和文化内涵。
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设计流程,认知设计元素,而且深化了他们对唐代服饰文化的理解,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以数字资料库为设计素材,结合影视服装设计原则与剧本要求,自主设计符合角色性格特点的人物服装造型,提升学生市场化设计能力,提高实验效率。
设计亮点
本实验的建设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以及将以前不可操作的环节通过3D虚拟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设计流程,认知设计元素。其创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允许学生根据剧本需要自主设计符合角色性格特点的人物服装造型,提升学生市场化设计能力,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系统将史料文献记载复原成虚拟仿真可视化实物,不再单纯的通过书本学习与理论讲授来掌握知识点,而是通过“可视化”教学,增强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系统实现了“翻转课堂”,创建有知识角作为实验前的知识储备,学生可通过知识角预习实验所需相关知识,知识角包含知识点创建功能,并能将知识点与实验操作步骤一一关联。提示功能,供学生查看知识,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系统通过“引导型”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其以培养学生设计与实践能力为目的,将唐代题材影视人物官常服设计分解为唐代官常服复原设计、官常服影视服装设计两大部分实验模块,尤其是后者允许结合剧本要求和角色性格进行自主性创作设计,从而将知识贯通。
实验系统还通过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设计能力。实验允许学生分组,可在线进行讨论研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设计意见。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访问服饰博物馆或在线提问由专业教师给予指导意见,更有针对性地交流与答疑。
学生的设计作品从传统的二维平面效果图转化为3D虚拟的三维模型,更能准确、真实的反映作品的设计效果。解决了在传统实验中效果图与设计实物差别大的问题,学生可根据模拟的仿真效果及时修改设计作品,得出最优化的实验结果。
结语
唐代题材影视人物官常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唐代服饰文化的平台,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一实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为影视美术设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关推荐
-
XR虚拟仿真国际中文教学内容展示平台:创新教学的新纪元
恒点“XR虚拟仿真国际中文教学内容展示平台”不仅集成了先进的技术功能,还配备了专业的硬件支持,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互动性极强的教学内容展示平台。平台包括内容编辑与模版功能、多媒体功能、交互与动画功能、3D场景构建、导出与播放、系统与性能等,全方位支持国际中文教学需求。
-
案例分享 | 深空探测科学教育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打造深空探测科学教育虚拟仿真实验。该实验项目将嫦娥四号国家重大型号工程转化为虚拟实验教学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航天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天体运动基本原理、地月轨道转移原理、变轨速度计算方法、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姿态控制计算方法及深空中继通信原理等知识点。
-
全息中文教育平台:元宇宙全息创新课程中心平台
“全息中文教育平台:元宇宙全息创新课程中心平台”,支持全球一体化全息中文教育实践平台的创新课程资源,跨终端多人协同教学。该系统涵盖教师端、学生端和中心服务三大模块,融合前沿科技,打造沉浸式、交互性强且资源丰富的全息中文教育生态系统,为全球中文教育提供全方位支持。
-
赋能航天教育:虚拟仿真助力培育深空新质生产力
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虚拟仿真为核心技术,助力中国航天教育一飞冲天。面对日益提升的行业人才需求,传统教育之困,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桎梏。虚拟仿真破局,可以高精度、零风险还原卫星发射、在轨运维。恒点为校方提供的航天专业3D-LED交互显示系统,集成了三维LED技术和扩展现实技术,从而构成与过往普通大屏不同的交互式显示系统。
-
航天探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以数字化开启宇宙探索之旅
航天探测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恒点创新地将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航天探测人才培养,以技术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为一流航天人才团队建设添砖加瓦。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训课程可以高度还原航天探测场景,学生可沉浸式体验航天任务全过程,直观了解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参与虚拟任务,能学习项目设计与数据采集分析。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航天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
中文教学与真实场景融合中文元宇宙平台,颠覆传统中文学习
为满足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对“职业导向型中文教学”的迫切需求,恒点“中文教学与真实场景融合中文元宇宙平台”应运而生。这一创新产品深度融合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提供了一站式资源解决方案。平台由职业+中文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汉学与中国学教学资源系统、汉语言教学实践与学习资源系统、空中课堂元宇宙系统四个部分构成,赋能高校汉语言教学。
-
MR大空间混合现实协同交互系统——打造沉浸式中文学习新体验
MR大空间混合现实协同交互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中文教育场景下的混合现实(MR)协同交互,极大地提升了教学互动性和沉浸感。能够支持众多学生在同一虚拟空间内自由交流、协作学习,为中文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MR大空间混合现实协同交互系统采用了领域最新的MR技术和大空间定位跟踪技术,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
-
案例分享 | 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离线编程系统对于大型复杂作业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必不可少。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教育模式却在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暴露出诸多问题。恒点《面向大型复杂作业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该项目以大型船舶外立面喷涂机器人作业规划和离线编程这一典型复杂作业场景应用需求为背景,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构建完整的大型机器人智能制造工程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大型工程问题的能力。
-
生产自动化虚拟仿真实训,开启智能制造教育新时代
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然而,巨大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全新的挑战。恒点以虚拟仿真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教育,虚拟仿真能够高度还原自动化生产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编程、调试自动化设备,直观了解生产流程细节,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
案例分享 | 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
小麦变量施肥是精细农业的典型作业种类和重要内容,是当前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南京恒点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小麦变量播种施肥机控制参数设计与实验。依托虚拟仿真技术,将晦涩的知识原理通过直观的三维图像加以演绎,将采集自真实世界的数据以高度仿真的形式重现于系统之中,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教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