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业教育“101计划”,虚拟仿真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
课程改革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加快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课程体系,从人才高质量培养、体系高质量建设、科技高质量供给等方面发力,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课改进行时
职业教育“101计划”迫在眉睫
自2021年12月在本科实施教育教学改革“101计划”以来,通过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和核心教材体系。2024年4月,教育部部署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推进工作,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实践,以课程、教材、教师、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小切口”,牵引教育教学模式“大改革”,辐射带动更多学科领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对教育教学基础要素的关注同样延伸到了职业教育领域。
近年来,职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但是与本科“101计划”实施相比,其系统性、实践性、挑战性和引领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基于此,职业教育“101计划”实施迫在眉睫。
首轮“双高计划”强调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任务包括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多个维度。这凸显了对“101计划”中强调的课程、教材、教师团队以及实现项目要素的重视。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申报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的获奖数等也都是重要的竞争性指标。
2023年5月,教育部启动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
首批试点工作聚焦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面向行业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优秀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推动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一举措同样是“101计划”目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迁移。
今年9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彭斌柏在《中国教育报》的撰文中提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针对重点领域的专业课程改革(职业教育“101计划”),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采取头部企业、牵头学校、职教专家三组长制,系统进行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关键要素改革,着力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虚拟仿真推进
职业教育“101计划”深化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虚拟仿真作为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验模拟的教学工具,成为推进职业教育“101计划”的重要推手。
在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方面,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课程内容向交叉融合转变,深入全新的课程体系探索,形成符合实际需求的多元考核标准与综合评价模式。
在一流核心教材建设方面,高校联合企业、出版社共同编撰高质量教材,并且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资源的生产,以开放式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的再应用与再创作。从而降低门槛,提升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在一流核心师资建设方面,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师团队,老师不仅能够通过虚拟仿真编辑器进行课程开发与创新,还应不断探索与掌握全新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进行实践实训。
在一流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方面,虚拟仿真实验与教学能够突破传统实训实操设备投入资金多、占地面积大、“供不应求”等教学瓶颈、解决了实训过程中“三高三难”的问题。学校要组织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助力职业教育实训。
在一流基地建设方面,促进校企融合,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增强学习体验,实现产教融合。
结语
职业教育“101”计划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仿真技术以其独特的沉浸式、交互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够对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推进与深化,助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相关推荐
-
响应教育部职教新标准,虚拟仿真驱动职业院校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标志着职业教育正式迈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恒点依托十余年技术积淀,构建“平台+内容+服务”全链条解决方案,为职业院校提供高度仿真的虚拟仿真实训软硬件一体化建设,赋能职业教育实训,化解“三高四不”教学难题,促进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
突破直播人才培养困境,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电商教育新范式
针对直播电商行业人才供需错配难题,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推出虚拟仿真教育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破解职业院校实训高风险、高成本、动态场景缺失(模拟舆情处理)及粗放评价体系(实现实时数据监测与精准能力诊断)三大痛点。平台构建全流程虚拟直播生态,支持多角色协同实训与实时反馈,植入助农直播等思政场景,同步推出3D-LED交互系统实现动作捕捉与跨终端互联。
-
恒点助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I教学新生态,打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新样板
在恒点的支持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实验教学部依托丰富的实验实践资源,整合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运用AI技术赋能数字化教育空间,重塑教育实践,强化科研保障,构建起学科交叉、科教融汇、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室。从“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训练,不断推动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
案例分享 | 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
恒点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药用菌物灵芝发酵生产虚拟仿真实验,其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基于现实参数构建高精度3D发酵罐模型,还原工业级操作界面,动态模拟菌丝增殖、多糖合成等微观过程,实现“透视级”教学体验。学生可零风险完成高压灭菌、参数调节等操作。
-
中医药教育数字化的虚实融合新实践
恒点与校方共建的中医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项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模式。围绕中草药生产关键步骤,利用虚拟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与考核评估协同,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内置VR/AR场景和多模式学习功能,支持双平台接入,借助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实时反馈,帮助老师及时变更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还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人才。
-
政策赋能教育革新,恒点虚拟仿真领航教育新基建
恒点以“硬件+软件+内容”形成核心竞争力。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凭借兼容常规应用与虚拟仿真教学的适配性、沉浸式交互与高精度模拟能力的品质,为校方升级传统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提供优质技术载体。
-
大规格设备更新 | 虚拟仿真助推职业院校“新双高计划”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为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改善提供了重要契机。与此同时,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传统实训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设备更新与虚拟仿真有机结合,构建新型实训教学体系,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
恒点成功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为深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验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探讨如何以虚拟仿真技术赋能高质量实践育人,恒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支持下,联合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3月15—16日在南京举办“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及实验条件建设交流探讨会”。
-
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改革与创新
恒点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为核心内容,采用“虚拟现实+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完整地还原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场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新能源汽车为当前国家推行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最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
-
虚拟仿真解锁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教育创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解决了传统教学痛点,以科学设计原则和全面实验环节助学生攻克知识难关。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将会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人才,助力我国新能源领域突破,推动交通行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