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业教育“101计划”,虚拟仿真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
课程改革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加快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课程体系,从人才高质量培养、体系高质量建设、科技高质量供给等方面发力,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课改进行时
职业教育“101计划”迫在眉睫
自2021年12月在本科实施教育教学改革“101计划”以来,通过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和核心教材体系。2024年4月,教育部部署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推进工作,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新实践,以课程、教材、教师、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小切口”,牵引教育教学模式“大改革”,辐射带动更多学科领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对教育教学基础要素的关注同样延伸到了职业教育领域。
近年来,职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了“一流核心课程建设”“优质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但是与本科“101计划”实施相比,其系统性、实践性、挑战性和引领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基于此,职业教育“101计划”实施迫在眉睫。
首轮“双高计划”强调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任务包括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多个维度。这凸显了对“101计划”中强调的课程、教材、教师团队以及实现项目要素的重视。
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申报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的获奖数等也都是重要的竞争性指标。
2023年5月,教育部启动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
首批试点工作聚焦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面向行业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优秀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推动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一举措同样是“101计划”目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迁移。
今年9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彭斌柏在《中国教育报》的撰文中提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针对重点领域的专业课程改革(职业教育“101计划”),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采取头部企业、牵头学校、职教专家三组长制,系统进行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关键要素改革,着力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虚拟仿真推进
职业教育“101计划”深化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广泛应用,虚拟仿真作为利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验模拟的教学工具,成为推进职业教育“101计划”的重要推手。
在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方面,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课程内容向交叉融合转变,深入全新的课程体系探索,形成符合实际需求的多元考核标准与综合评价模式。
在一流核心教材建设方面,高校联合企业、出版社共同编撰高质量教材,并且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资源的生产,以开放式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的再应用与再创作。从而降低门槛,提升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在一流核心师资建设方面,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师团队,老师不仅能够通过虚拟仿真编辑器进行课程开发与创新,还应不断探索与掌握全新的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虚拟仿真进行实践实训。
在一流核心实践项目建设方面,虚拟仿真实验与教学能够突破传统实训实操设备投入资金多、占地面积大、“供不应求”等教学瓶颈、解决了实训过程中“三高三难”的问题。学校要组织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助力职业教育实训。
在一流基地建设方面,促进校企融合,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更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增强学习体验,实现产教融合。
结语
职业教育“101”计划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虚拟仿真技术以其独特的沉浸式、交互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够对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推进与深化,助力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相关推荐
-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应对上述挑战,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如“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现代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DDoS攻击、网络防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和防御技术,提升其应对复杂攻击的实战能力。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案例分享 | 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虚拟仿真实验
高校在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专业人才培养中仍然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单一、信息化教育滞后、学生实习与实践机会有限、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等痛点。针对上述痛点,恒点开发《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审查起诉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身临其境的参与刑事庭审质证的全部过程,获得充分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成为既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实战能力和独特视角的卓越法律人才。
-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法学教育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律案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案例库,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锻造法学人才新质生产力。
-
重磅!758项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发布
近日,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包含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基本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要素。此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如下。
-
可再生能源教育的虚拟仿真创新之路
在可再生能源的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往往受到实验设备、时间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限制。恒点创新性地将虚拟仿真应用于实验教学,面向现实企业需求,解决人才培养的痛点堵点问题。实验课程采用控制变量法,结合目标设定反演法,真实还原实体实验课程的精髓。同时恒点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灵活的学习环境,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创新学习需求。
-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为新能源行业夯实人才基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而在高校培养方面,传统能源专业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缺少对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无法满足培养新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此,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技术创新运用推动教学变革,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等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