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涵,新标准!“新双高”与首轮“双高”大不同
近期随着首轮“双高院校”验收结果出炉,各地职校也陆续开启了“新双高”申报的准备工作。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谈到“新双高”建设时表示,要聚焦破解产教深度融合这一本质难题,深化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在校企双向赋能、双向奔赴,形成发展命运共同体,重塑职业教育发展新体制。
首轮“双高计划”的不足之处
首轮“双高计划”从2019年开始,遴选出了56所学校和141个专业群。五年来,国家、地方、企业三方的投入合计达到了645亿,全国“双高计划”院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首轮“双高计划”建设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
第一,改善主要集中在学校内部建设上,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没有显著提升。
第二,“双高计划”院校所属地区对“双高计划”建设的参与度不足,“双高计划”院校服务于地方和所在省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主体性不足。
第三,“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特色化发展不够鲜明,同质化较强。
基于此,“新双高”要有新内涵、新标准。要引导“双高计划”院校由原先的基础好、条件好,转向服务好、支撑好。眼睛向外,教育的小逻辑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思考学校建设是否对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要用学校专业、师资等各个方面提升后的贡献力和服务力来评判“双高计划”建设的成效。
“新双高”与首轮“双高”大不同
一是目标定位
首轮“双高计划”侧重于提升院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自我循环发展。
而“新双高”将要求院校从注重自身循环发展的小逻辑,转到服务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大逻辑上。真正把自身改善和循环的能量,转化为服务力、贡献力,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遴选标准
目标定位发生变化,遴选标准也理应全面升级。新的遴选标准将围绕五个核心维度展开,即社会需求适配度、基础条件支撑度、目标措施达成度、政策机制与投入保障度、建设成效贡献度。
遴选标准的变化意味着,单纯注重内部建设的院校在“新双高”遴选中将不占据优势,如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缺乏有效支撑、难以达成既定目标或贡献度不足,将很难进入“新双高”的行列。
三是实施方式
首轮“双高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直接遴选,“新双高”则要采用地方、国家级联合体、共同体共同遴选推荐的方式。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目标提出个性化的申报方案,并自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地方也可以根据区域发展实际与需求,展开综合评估。这种实施方式将有效提升地方及区域对“双高计划”建设的参与度、激发参评院校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四是任务变化
要由眼睛向内转变为眼睛向外。职业院校要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区域战略、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大国外交布局体系建设、民生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发展需求。只有真有水平、真有特色、真有贡献的院校才有机会进入“新双高”行列。
结语
“双高”到“新双高”的演进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新双高”的新要求不仅为高职院校指明了新的发展路径,也将会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新担当。瞄准新一轮“双高计划”的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定位,自觉肩负起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责任,做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与推动者。
相关推荐
-
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未来教育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应对上述挑战,恒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学习平台。如“下一代网络数据中心防御清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基于现代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模拟网络拓扑结构、DDoS攻击、网络防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的原理和防御技术,提升其应对复杂攻击的实战能力。
-
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公布第二轮“双高计划”推荐名单
近日,江苏、辽宁、河南、内蒙古分别公示了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推荐名单,具体如下:
-
设备更新正当时:虚拟仿真为职教发展注入新动能
硬件是职业院校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的基石,在硬件方面,恒点提供包括XR数字融合工作站、MR智能互动沙盘、3D-LED 交互显示系统、红外大空间协同交互系统、MR大空间协同系统等产品。从技术源头化解“信息孤岛”“兼容度低”“资源匮乏”“体验感差”“终端单一”等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痛点。
-
沉浸式学习:虚拟仿真赋能法学教育新质生产力
法学教育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支持。法律教育正面临从传统理论教学向创新实践教学转型的需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法律案例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虚拟案例库,学生可以在虚拟情境中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锻造法学人才新质生产力。
-
重磅!758项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发布
近日,教育部印发758项新修(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新标准包含概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入学基本要求、基本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和毕业要求等11个方面要素。此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如下。
-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为新能源行业夯实人才基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而在高校培养方面,传统能源专业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缺少对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无法满足培养新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此,恒点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技术创新运用推动教学变革,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等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虚拟仿真助力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教学瓶颈突破
机器人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在一些高危环境中,机器人的应用仍受到诸多限制。这些环境对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些限制,让机器人在高危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科技界和工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为智能机器人高危作业的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
借势裂变 创新动能|恒点2025年会庆典活动成功举办
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2025年,恒点全体同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行动,携手破限升维,释放阵营势能,打造虚拟仿真生态链,赋能虚拟仿真行业发展。
-
虚拟仿真技术:建筑保温业人才培养新趋势
全球能源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每一个角落,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更是对各行各业提出了绿色转型的迫切要求。建筑保温行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行业内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南京恒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产业转型与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领军人才。
-
虚拟仿真,赋能绿色低碳供冷供暖
供冷供暖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仿真技术在推动传统教育变革的同时,也为传统供冷供暖行业的创新转型提供新型人才团队。虚拟仿真通过真实的数据,模拟现实场景,以三维图像直观呈现。“以虚助实”,将以往“三高三难”的场景,变得低成本、安全、可操作、易呈现,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门槛。